“能耗雙控”,對汽車業影響多大
當前,“能耗雙控”已成為熱點話題,隨著限電限產措施在全國多個省市密集推開,有色金屬、鋼鐵、化工、水泥等傳統高能耗產業深受影響,處于下游的汽車產業鏈自然無法獨善其身。
燃油車影響有限
與其他行業相比,汽車行業并非高能耗、高電耗行業,因此目前限電措施對燃油乘用車企業影響有限。相比之下,由于芯片等核心部件供應緊缺造成汽車供需缺口拉大,對乘用車企業影響更大。
目前乘用車企業限電影響并不大,但商用車因其生產資料和運輸屬性或受能耗雙控沖擊。此次限電限產地區,多為商用車生產制造業集中地區,勢必影響企業生產,導致商用車生產供給減少,訂單交付延遲或取消,運輸需求減少,影響整個商用車產業鏈。
汽車本身以鋼鐵、化工、冶金等部分高耗能行業的產品為原材料,雙控升級帶來的原材料供給減少,漲價壓力有可能再次來襲,自能耗雙控發布以來,鋼和鋁的價格自底部分別上漲4%和16%,傳導到汽車的生產成本上,整車端售價的增加就會更加明顯。
整體判斷限電限產對汽車行業三季度經營影響較小。如果四季度限電問題進一步加劇,部分企業的生產規模可能明顯下降,從而影響盈利情況。
電動車沖擊明顯
隨著“能耗雙控”政策落地,電動車產業鏈中用電量大的電池廠“首當其沖”受到管控,不少加工廠因限電而停產、限產,已有整車集群地發布延長發貨時間的通知。隨著“限產令”推行,各類原材料漲價,磷酸鐵鋰電池價格大幅上漲,致使成本上升。
不過,也有很多電動車企表示,他們的電池訂單基本上都是長單,短期價格上漲因素影響不大。在行業本身就缺乏芯片的情況下,適當降溫和放慢一下發展腳步,也是為了走得更長和更遠,車企可向高利潤、高附加值的車型要效益,減少低價競爭的壓力。
同時,電動車的使用也增加了一定電力消耗。面對這種情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的平均電耗務必降至12千瓦時/百公里。如果無法做到轉型升級,很可能被這一波浪潮淘汰出局。
長期或帶來利好
從長遠看,“能耗雙控”對汽車業并非壞事。一方面,“能耗雙控”的初衷是改變產業結構,對高能耗板塊供給端產生持續壓制,對清潔能源板塊產生持續催化的升級轉型。從宏觀層面看,電動車行業將成為國家能源結構向清潔化,低碳化方向調整,交通領域能源消費向電氣化轉變趨勢下的最大受益方。而國家出臺的“能耗雙控”政策及近期的限電限產措施也是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不僅不會拖慢電動車行業的發展,反而會倒逼行業技術爆發和科技迭代,將對電動車持續發展形成長期利好。
目前我國電動車行業已處于世界相對領先地位,伴隨著進一步加速低碳進程,向實現“碳中和”目標邁進,相信很快將會解決這些“成長中的煩惱”,成為能源電氣化時代的領頭羊。另一方面,“能耗雙控”對傳統汽車業是個警示,那些至今還沒有轉型新能源的汽車制造商務必行動起來,加速以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甚至可以更進一步考慮生產更多、更好、更環保的汽車。不要再僅僅考慮眼下市場,要順應全球環保節能的大趨勢,這才是持久的發展之道。(記者 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