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教芻議】職教本科,如何摸著石頭渡過河
隨著高校陸續開學,讀“職教本科”不再是“沒考好”的次選。然而,職教本科的建設與發展,卻也是家長擔憂的地方。有家長認為,“職教本科也是‘職教’,像不像正常大學,我們家長心里沒底”。
職教本科打破了職業教育止步于專科層次的“天花板”,打通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既有利于培養大批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也豐富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結構。截至目前,教育部已批復33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14所獨立學院與相關公辦高職學校合并轉設為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從探索發展到試點落地,再到向前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補齊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空白”環節。
然而,作為新生事物,職教本科既沒有現成的理論和經驗可以參考,還面臨著辦學定位、培養模式、專業設置、師資結構、評價體系等諸多挑戰。隨著職教本科從試水到逐步進入改革深水區,職教本科要使學生提升通道、職業晉升通道、社會上升通道更加順暢,還需要盡快摸索出職業教育本科的定位和特色,實現高質量發展,走穩體系建設之路。
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目前來看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屬于“摸著石頭過河”,既要避免對于現有高等職業教育的“路徑依賴”,也要避免對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的簡單模仿。要實現內涵與特色發展,職業本科需要重視的是,不能成為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機械相加的產物。
目前來看,實踐層次對本科職教的探索,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合作辦學方式,即高職院校與本科學校開展“4+0”培養(四年全部在高職院校培養)職業教育本科試點,以及采取“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3+2”培養(三年高職+兩年本科)試點。另一種是應用型本科轉型方式。這兩種方式都取得一定成績,但是也面臨著不同的發展瓶頸,部分學校合作辦學的積極性逐步降低,或者轉型的內生動力和外部驅動力不足。
要發展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亟須加強對職業本科教育辦學內涵的探索。其人才培養首先應遵循職業教育的基本規律,培養定位要向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轉變提升。本科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類型屬性,在具體實踐中,怎么才能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點,怎樣面向技術技能人才鏈條的高端層次設置專業,如何更好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些問題并不是說其所舉辦的學校已經是“大學”了,就能自然解決。
與此同時既然是本科層次的教育,其人才培養還必須達到本科教育水平。在院校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要求、校企合作等方面,職業本科教育均需要進行全新探索。若不能苦練內功,提升質量,而是僅僅把職業本科院校的標簽,當作相關院校招生宣傳的噱頭和資本,或者簡單移植普通本科教育的評估標準,職業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特色將很難堅持。
發展職教本科對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意義重大,這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大突破。職業本科教育還是“剛落地的娃娃”,能否肩負起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尚需要艱辛的探索和不斷的積累,才能少走彎路,將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育人落到實處,辦出特色。(記者 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