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打造了汽車產業全民IPO的盛況呢?

發布時間:2021-08-13 16:03:16  |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2020年,“蔚小理”新勢力三巨頭在美股聚首。隨后,吉利、東風先后在A股遞交招股說明書。2020年年底,恒大汽車、威馬汽車在科創板進行上市輔導的消息不脛而走。今年,美股遇挫,但這沒有澆滅國內汽車企業及零部件企業IPO的熱情。7月,小鵬汽車港股上市。8月,理想汽車也將與小鵬汽車在港股“會師”。為何汽車企業如此熱衷IPO?僅僅只是為了融資嗎?頻繁地國內國外上市,對企業真的好嗎?上市熱的掀起,對行業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自本期起,本報將開設“追問車企IPO熱”系列報道,對以上問題進行探討,對汽車產業在資本市場的動向進行跟蹤報道。

據港交所文件顯示,理想汽車將于8月12日(星期四)上午九時整(香港時間)開始在聯交所買賣;將通過香港IPO發行1億股股票,最高發行價為每股150港元。

就在不久前,小鵬汽車在火熱的7月先理想汽車一步在港交所敲鐘。

去年以來,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都處于IPO(首次公開招股)“上頭”的狀態之中。不僅僅是整車企業,各大汽車零部件企業IPO熱情同樣高漲。沒有上市的企業爭先恐后在全球資本市場謀求上市機會,已經在海外和香港上市的企業,又開始回歸A股。究竟是什么打造了汽車產業全民IPO的盛況呢?

IPO熱潮洶涌來襲

畢馬威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IPO市場處于活躍狀態,IPO數量達到1047家,上市宗數同比大幅增長134%,募集資金總額高達2100億美元(約合人民1.36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6%。其中,香港IPO市場的集資總額創下歷史新高,高達260億美元(約合人民1.68千億元)。

聚焦到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正推動著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順勢而為,紛紛沖擊IPO。

作為當之無愧的優質賽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均加入到IPO熱潮之中。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52家汽車產業鏈相關企業沖擊A股IPO,擬募資總額超600億元,其中不乏車用芯片、電控企業以及傳統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身影。據了解,目前已有26家企業在上半年順利上市,除去目前已中止IPO的吉利汽車和大運汽車2家企業,仍有24家在排隊之中。

以目前較為火爆的鋰電池產業為例,在電動汽車、儲能等行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鋰電池銷量出現井噴式增長,相關企業正在不斷壯大。據悉,截至7月14日,共有27家企業申請IPO,在A股掀起了一股上市潮。這27家鋰電池產業鏈企業選擇上市板塊以科創板和創業板為主,形成了扎堆沖刺科創板和創業板的現象。

宏觀經濟復蘇為汽車業IPO提供沃土

“如今汽車產業的IPO熱潮興起,與宏觀經濟環境不無關系。”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說到。

不斷向好的經濟形勢為汽車產業IPO提供了穩定的外部環境。在7月16日國新辦舉行的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呈現穩中加固、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特點。綜合國內外經濟形勢來看,受宏觀經濟持續復蘇、國家明確穩定增加汽車等大宗消費政策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等影響,2021年我國汽車產業將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預計達到200萬輛左右。

曹鶴強調,追問產生汽車產業“全民”IPO局面的原因,最終還要落腳到資本市場的IPO結構之中。自2019年科創板開板以來,兩年時間里,科創板匯聚了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公司。由于在上市要求頗為寬松,科創板又實施注冊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上市的門檻,并提升了上市效率,為更多整車企業及汽車零部件企業提供了機會。

據了解,孚能科技、億華通等電動汽車產業鏈上游公司均成功登陸科創板。整車企業方面,威馬汽車、恒大汽車、哪吒汽車等車企此前也公布了登陸科創板的規劃。日前,零跑汽車宣布完成Pre-IPO輪融資,融資金額超45億元,其中杭州市政府投資30億元參與本輪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科創板IPO審查的日趨嚴格,包括整車企業在內的所有有意科創板上市的企業都需滿足更高要求。曹鶴認為,在目前科創板整車企業第一股還未誕生的情況下,與已經拿到批文的吉利和東風相比,威馬汽車反倒更具希望。從當前的估值和營業收入情況上看,威馬已經滿足了科創板上市條件,不過由于上市節奏變緩,威馬在今年下半年上市比較懸。

除卻整車企業,目前汽車零部件企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IPO熱情同樣高漲。國泰君安汽車行業分析師石金漫表示,這主要與上半年存在的產業鏈中上游供應不足有關。根據相關調查,六氟磷酸鋰、隔膜等零部件都處于比較嚴重的缺貨狀態。供需不匹配帶動了零部件企業通過IPO融資擴大自身產能。法拉電子、中熔電器等此前從事其他業務的公司,則是看到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的巨大市場空間,紛紛選擇IPO、定向增發等方式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兩大訴求:融資與回饋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提出,中國經濟的一大趨勢是從產業資本逐漸過渡到產融資本,即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相互滲透、相互結合,資金來源也將變得更加多元化。在如今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多數企業更擅長用融資的手段獲取資金。

石金漫認為,盡管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勢頭迅猛,但仍處于起步階段,規模優勢還未能顯現,無論是為了擴大產能、研發技術還是招募人才,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IPO成為了融資的主要途徑。以“蔚小理”為例,這三家處于新勢力頭部梯隊的企業赴美IPO還不到一年,小鵬汽車便搶先赴港上市。略顯著急的步伐背后,是拓寬融資渠道的迫切需求。造車所需投入甚大,對于尚未實現收支衡的新勢力而言,若想在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站穩腳跟,需要更多的資金,IPO為其后續融資增加了更多可能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特別是靠融資起家的造車新勢力,肯定都要奔向資本市場,否則前期投資者根本無法高位變現。”曹鶴如是說。因此,通過IPO保證前期投資者順利賺錢退出,成為汽車企業掀起IPO熱潮的訴求之一。

無論是風投公司還是政府,在對新勢力和新興的汽車科技企業的投資協議中,IPO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合作條件。作為蔚來汽車投資方之一的國開國際,在2017年報中便提到,該公司附屬公司以2500萬美元(約合人民1.62億元)認購了蔚來汽車4670362股優先股,若蔚來汽車未能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首次公開發售,國開國際可選擇按年回報率8%購回可換股優先股。合肥投資蔚來的一場“豪賭”,在資本市場獲益頗豐,更是讓其他政府跟風效仿。杭州政府投資零跑汽車30億元Pre-IPO輪融資,或許也正有此意。據了解,零跑汽車或將于今年下半年提交IPO申請,預計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在科創板上市。

IPO并非一勞永逸,反而是暗藏風險。盡管IPO能夠起到廣告效應,打開企業知名度,但這同樣意味著將企業置于公眾視野之下。不利信息迅速傳播等風險,可能會對企業產生較嚴重的負面影響。歸根結底,產品和服務才是企業立足的根本。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拿出頗具競爭力的產品、提供用戶滿意的服務,才是企業站穩腳跟的關鍵所在。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