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盤,A股繼續小幅震蕩,兩市成交在昨日跌破萬億之后,今日早間還有進一步縮量的趨勢,顯示市場謹慎情緒仍較濃厚。
盤面上,新能源板塊全線活躍,氫能板塊領漲,特高壓、風能、光伏等漲幅居前,煤炭、航空運輸、東數西算、石油等板塊跌幅居前。北上資金凈流入2.03億元。
再收政策紅包 氫能板塊領跑
新能源產業鏈再度全線走強,其中氫能板塊一馬當先,板塊指數盤中大漲逾4%,半日成交超昨日全天成交,恒光股份開盤20%一字漲停,昇輝科技等近20股漲停或漲超10%;特高壓板塊亦一度大漲逾3%,太陽電纜等漲停;智能電網、風能、光伏等板塊紛紛跟漲,金智科技、浙江新能等漲停。
昨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規劃》提出,建立健全電化學儲能、氫能等建設標準,強化儲能、氫能等前沿科技攻關,適度超前部署一批氫能項目,著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氫和氫能儲運、應用及燃料電池等核心技術,力爭氫能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推動氫能技術發展和示范應用。
氫是宇宙中分布最廣泛的物質,它構成了宇宙質量的75%。氫具有燃燒熱值高的特點,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焦炭的4.5倍。氫燃燒的產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凈的能源。氫能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人類對氫能應用自200年前就產生了興趣,氫燃料電池技術,一直被認為是利用氫能,解決未來人類能源危機的終極方案。
今日上午,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注冊上市融資。
《規劃》還指出,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作用,支持氫能相關產業發展。加強金融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性原則支持氫能產業發展,運用科技化手段為優質企業提供精準化、差異化金融服務。鼓勵產業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氫能創新型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中信證券表示,行業發展規劃的出臺或為氫能產業鏈相關公司帶來新一輪催化劑,推動股價進入新一輪上漲。隨著布局企業的增多及政策效果的顯現,行業產業化加速的預期也更為明確。建議關注在氫能產業鏈各環節積極布局、有先發優勢的公司,包括:燃料電池電堆、系統相關的億華通、雄韜股份,全產業鏈布局的美錦能源、東方電氣,氫能重卡領域的濰柴動力,質子交換膜等關鍵材料領域相關的東岳集團、泛亞微透,在儲運設備環節相關的京城股份、雪人股份、冰輪環境、富瑞特裝,綠氫生產和應用相關的寶豐能源。
兩新股首日破發
今日上市的2只新股雙雙破發,首藥控股發行價格39.9元,開盤即較發行價跌去22.31%,隨后小幅震蕩走高,截至午間收盤報33.23元跌16.72%。和順科技發行價格56.69元,開盤跌10.07%,午間報收于52.88元跌6.7%。
和順科技是一家專注于差異化、功能性雙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能夠根據客戶的差異化需求,生產多種規格、多種型號及不同用途的聚酯薄膜產品,主要產品包括有色光電基膜、透明膜及其他功能膜。
中信建投在一份研報中指出,光伏背板基膜行業逐步實現國產替代,國內企業市場集中度同步提升,具備較高的研發創新能力與產能優勢,客戶管理體系更為健全,渠道優勢明顯的企業將有望長期受益。預計到2023年,光伏背板基膜的全球需求量將達到7.48億平方米。
和順科技預計,本次募投項目投產后,公司的聚酯薄膜產能將由4.2萬噸/年增長至8.0萬噸/年,較募投項目投產前增長90.48%。其中,公司將新增1.8萬噸功能性聚酯薄膜(包括有色光電基膜、透明膜及其他功能膜)產能,以及2萬噸光學膜基膜產能。
招股書顯示,和順科技近年來的確高速增長,2019年—2021年,和順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37億元、3.77億元、6.40億元,三年營業收入的年復合增速64.33%;實現歸母凈利潤0.36億元、0.74億元、1.24億元,三年歸母凈利潤的年復合增速85.59%。雖然和順科技高增長,但發行市盈率也不低,高達62.39倍,這或是其破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以來,新股破發越演越烈,上周(3月14日—18日),滬深兩市上市新股11只,其中6只首日破發,占比高達55%。而根據數據統計,今年滬深北3市共有77只新股上市交易,首日破發的有15只,另有東微半導首日僅微漲0.08%,中國移動、中觸媒的首日漲幅也不足1%。而截至今日,今年上市的新股破發的數量已擴大至31只,其中翱捷科技較發行價已跌去逾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