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佛山啟動了2022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系列活動。佛山市水利局透露,將在全市范圍內實施飲用水源安全守護、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工業和船舶廢水減排、農業污染源頭防治、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清淤治違暢通河渠、以水定地城市更新、科技創新智慧治水“九大行動”。
將完成16個鎮級工業園“污水零直排區”建設
今年,佛山提出要成為環境系統治理領頭羊。為實現水環境方面的領頭羊目標,佛山將在全市范圍內實施治水“九大行動”。
根據“九大行動”,佛山將全力保障飲用水源安全,提升水源地保護管理、水質預警、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推動供水系統優化,關停三水石塘水廠,完成高明楊梅水廠部分原水輸水管建設。逐步實現高質量供水,進一步優化西北江互為備用的供水布局,實現農村高質量供水全覆蓋。與此同時,佛山將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完成南莊、獅山西北、里水和桂工業園等7座污水處理廠擴建,加快建設燈湖凈水廠和丹灶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建成800公里污水收集管網、完成300公里管網修復和2000處管網較大缺陷整改。
佛山還將完成16個鎮級工業園“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實現“管網全覆蓋、雨污全分流、污水全收集、處理全達標”。并持續開展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成效“回頭看”,開展雨污分流及暗涵整治。開展城鄉黑臭水體整治效果巡查,推進“長制久清”。完成65條農村黑臭水體整治驗收。
佛山力爭年底前印發《佛山市藍線專項規劃(2021—2035年)》。城市規劃建設開發要同步規劃污水處理設施,為治污設施、河涌治理等留出規劃空間。探索流域治理和沿河土地整備、開發利用相結合的綜合模式。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加強濕地生態修復。
此外,佛山還將通過科技創新智慧治水。將升級佛山市水污染防治掛圖作戰管理系統。建設“智慧水務”系統,提高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調配、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保護和水工程管控的數字化水平,實現涉水數據的部門共享與業務協同。
據了解,連日來,禪城區、順德區正在全面推進治水工作。3月18日,禪城區水環境治理指揮部成立并召開2022年第一次工作會議,部署新一輪禪城區的治水方略。禪城將斥資近34億元,鋪排137個項目,今年全年計劃完成投資15.15億元。作為順德治水大會戰的主戰場,十鎮街聚焦“以水興城”戰略,實施清岸、清源等“八大行動”,打造“水韻鳳城”特色城市IP。
環境整治與景觀提升同步推進
佛山市水利局透露,今年佛山將推進“江河兩岸、沿路兩邊、高架橋下”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實現每月小變、半年中變、一年大變。在江河兩岸的清“四亂”的同時,高標準開展280公里的碧道建設。
按照水利部和省河長辦關于河湖“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簡稱“河道突出問題”)排查整治的工作部署,佛山將對全市所有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江河涌湖庫存在的河道突出問題進行拉網式全面細致排查,對查實的問題納入臺賬整治,在“遏增量、減存量”上持續發力,逐步形成了“清四亂”及河道突出問題整治工作的常態化規范化管理,持續推進佛山市河湖面貌穩步向好。
此外,自201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高質量規劃建設萬里碧道后,佛山在全省率先編制《佛山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著力構建“三環六帶”碧道格局,打造富有佛山特色的水生態名片。2020年,全市完成碧道建設130.28公里,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碧道建設任務。2021年全市將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碧道233.65公里,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有佛山特色的文史碧道、鄉野碧道,讓更多市民享受到水生態環境建設成果。
2022年,佛山計劃高標準、高質量建設碧道285.73公里(其中禪城區15.7公里、南海區95.02公里、順德區93.67公里、高明區23.3公里、三水區58.04公里),重點推進三龍灣碧道和40公里的東平河水軸線兩個重點碧道項目。截至今年2月底,已開展前期工作230.57公里,新開工28.3公里,完工9.4公里。
佛山成立兩支水利普法宣傳志愿隊
“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不僅是水利部門的工作職責,也是每個人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為鼓勵佛山市民和企業組織參與到節水、護水的行動中來,水利部門每年都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開展普法宣傳。今年,佛山市水利部門加強普法宣傳,營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會的決心。3月22日,在2022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系列普法活動啟動儀式上,佛山市水利局在原有的佛山市水利局黨員志愿服務隊和佛山市水義工志愿服務總隊的基礎上,為兩支隊伍授予普法宣傳志愿服務隊的隊旗,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做普法護法的頭排兵,發水利普法的最強音。
探營佛山首家地埋式污水處理廠
地上公園,地下凈水
綠草茵茵、繁花似錦、籃球場……這里宛如一個公園,而在這個公園的地下就是佛山首個地埋式污水處理廠——佛山市城北污水處理廠。
據了解,位于禪城、南海區交界的城北污水處理廠,設計污水處理規模為10萬噸/日。主要收集禪城區敦厚片區和文沙片區,南海區獅山鎮羅村西隆片區和大瀝鎮南部片區的城市生活污水,服務周邊43平方公里的17萬人口。原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為75000平方米,地上廠區占地面積11017平方米,釋放了約64000平方米的綠地作為市政公園,未來將開放給周邊市民作休閑娛樂之用。
佛山市城北污水處理廠廠長黃碧賢介紹說,污水處理環節主要有幾個環節:一級處理包括粗、中和細格柵、沉砂池和初沉池,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顆粒物;二級處理包括生化池和二沉池,對污水里的有機物進行有效降解和除磷脫氮;接著是深度處理,通過高效沉淀池進一步降低水體的總磷和懸浮物;出水經過紫外消毒后最終達到地表水準四類的出水標準。
記者看到,該污水處理廠車間內多處可見管道。黃碧賢表示,通過管道和設備可以把臭氣集中起來,然后進行處理。目前,該污水處理廠除臭工藝采用的是根源除臭、生物除臭和送新風離子除臭等多種除臭工藝復合式除臭,是將污水處理線和污泥處理系統全線封閉、負壓收集,生物除臭后,最終通過25米排氣塔高空排放。
“經過再生水處理設施,每天能處理約5000立方米的再生水,用于綠化澆灌、景觀用水、市政灑水車用水。”黃碧賢說。(記者:夏小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