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ChatGPT引爆了生成式AI(AIGC)的研究熱潮,在不到一年時間里,各行各業都在關注這一技術落地的場景。作為緊跟前沿科技的行業,金融領域正在廣泛探索生成式AI的落地場景。
從前端賦能,到中后臺的業務流程再造……其未來將給金融行業帶來哪些顛覆式的變革?這具有巨大的想象力空間。
【資料圖】
在金融領域,金融創新無疑正在改變金融市場,監管體系如何平衡新技術創新和金融安全?而在各行各業的想象中,大眾的擔憂也在滋生。不同于傳統AI,生成式AI以訓練數據為基礎生成,相對具有“覺知力”,這也引發了公眾對于生成式AI演化方向的擔憂,包括是否替代人力、減少就業、乃至上演《黑客帝國》威脅人類。在9月22日至24日舉行的第五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前述話題也被反復提及。
走到了哪一步?
業內較為共識的是,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發展,正在影響到金融行業的方方面面,比如智能投顧、算法交易、借貸以及監管科技等。
“新技術給金融業帶來顛覆性變化影響?!?交通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錢斌在參與上述峰會時表示,“人工智能已經從專業能力向通用能力轉變,出現了涌現效應,其思維鏈的推理能力和多模態的理解、生成能力,將推動(金融服務)的體力勞動向腦力勞動替代,或者說人機協同,做一些創造性工作?!?/p>
在錢斌看來,正是因為5G技術、隱私計算、云計算這三種通用能力的巨大改變,人工智能才真正走向前臺。人工智能離不開三個要素——算力、算法、數據,只有這三者共同加持才可以產生更多的價值。
對于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對金融行業的賦能,錢斌認為,前期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主要解決了服務渠道的下沉和觸點觸達等前端問題,未來的數字化轉型,更多是要解決中后端專業能力的提升,用更多的專業能力、更多的技術來提升經營的質效。
錢斌表示,對于交通銀行而言,該行提出要把人工智能打造成交通銀行的新名片,希望在降成本、控風險、優體驗、創價值方面產生更多的空間。他舉例,該行運用人工智能在反洗錢、反電詐領域上發揮了比較大的效果,如節約了50%的人力成本,實現了97%以上的可疑賬戶的自動識別。
ChatGPT的火爆也帶來大模型時代變革。當前此類模型,成為各大科技公司研發重點,“類ChatGPT”的大模型產品紛紛亮相,一時呈現“百模大戰”。
那么,大模型可以用到哪些金融業務場景中?
“大模型在金融領域的主要領域有非常確定的落地場景。”阿里云互聯網和新金融行業總裁劉偉光表示,尤其在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
劉偉光舉例表示,大模型在理財、財富管理、保險理賠等領域,可加速提升客戶體驗。由于大模型對文字、語音理解力的提高,它對證券業的投研投顧有一個非常強的加速。此外,可助力保險機構的效率提升,大大降低勞動力的密集型,實現勞動力的數字化。而銀行業的利用空間更加廣泛,無論是普惠金融業務還是風控業務,原有的圖智能技術加持,可以使得風險可控。
錢斌談及部署AI大模型問題時表示,他認為大模型是大國重器,基礎設施的能力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支撐的,需要算力、算法、數據三者加持,需要建國家級的基礎設施、行業級的基礎設施和企業級的基礎設施。
AI發展方向:安全、向善
參與上述峰會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席金融科技官Sopnendu MOHANTY則更關注要規劃AI如何更為可信的使用。
Sopnendu MOHANTY深信不疑的一點是,AI將會有非常大的力量影響消費者的預期。Sopnendu MOHANTY認為,要善用數據集,并以可以保護、授信的方式,無縫的、對話式的、對社會負責任的方式和客戶進行互動。
“我們需要一個最好的、最強勁的公共基礎設施,能夠創造這個數據,并且把這個數據進行收集、保護。如果此問題得以解決,AI將會以更負責任的方式向善?!盨opnendu MOHANTY認為,所有的數據集必須以可信的方法進行收集,并以可信的方法存儲,并以最負責任的形式進行驗證、分發。
對于新技術“向善”的問題,交通銀行副行長兼首席信息官錢斌也認同,他認為要關注新技術運用過程當中的一些問題。金融創新必須堅持科技向善的商業倫理,在人工智能運用過程中,要建立有效的管控機制和應急策略,確保生成結果合理、準確、可靠。強化數據治理,關注數據安全,關注云基礎設施安全。
監管和法律的挑戰
如何確保一個合理的法律和監管政策的環境,讓AI可以蓬勃發展?
“AI系統必須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就像人一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法律總顧問劉巖在參與上述峰會“前沿科技對金融發展及監管的影響”環節時表示,金融創新會影響到金融業務的開展,監管和法律方面的挑戰是最大問題。
法律是否能夠解釋AI的決策?在劉巖看來,是經營AI系統的重要原則。
“AI體系的設計越來越復雜,現在也越來越難預測或說明這個系統做出的決策。這可能會帶來AI體系經營者的‘黑箱子’。”劉巖認為,要確保個人和機構在操作這些系統的時候也需要承擔責任。
劉巖表示,AI系統沒有法律的權利,也沒有法律的義務。但是法律必須要確保AI行動可以歸因或者是歸屬到哪個機構。此外,法律還需要建立一個機構,確保AI的錯誤能夠得到糾正。
“在監管和法規方面,這些產品和服務可能是不符合目前的定義,它們已經超出了目前監管的范圍?!眲r表示,在法律系統內,分類是很重要的,需要識別和分類這些產品,才可以確定監管的邊界。
來自基辛格的警示
已邁入百歲行列的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9月23日第五屆外灘金融峰會上參與了國際對話環節。
基辛格早在兩年前攜手人工智能領域的兩位專家埃里克·施密特和丹尼爾·胡騰洛赫爾,出版了《人工智能時代與人類未來》,就對人工智能的崛起提出了警示。
在此次峰會上,基辛格再次表示,各個國家在發展人工智能的過程中,必須要確保防止智能技術構成相關科技風險,同時應合理地使用技術,發揮其積極作用,避免對人類社會產生沖擊。
“人工智能非常復雜,每一年都會出現新的問題。因此,要發揮領導國家和人員的作用,至少應該認識到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安全是一種威脅。我不知道具體通過什么方式,但大家在這個問題上都有利益,最終應該像國際原子能組織那樣一個國際機構來監管。”基辛格表示。
在基辛格看來,由于各個國家所使用智能技術的程度不同,所以也應有一個協調機制,真正為人類社會提供積極的有效的成果,比如應用于氣候變化;而不是僅限于一個單獨的單位去使用,應該在全球范圍內普惠使用。
要實現這一目標,基辛格建議,中國和美國應進行對話,以確保人工智能技術中先進的技術更好地進行協調、協同。國際之間的溝通交流,才能讓人工智能技術得到更合理的應用。他預計,中美雙方在人工智能方面治理的合作會繼續展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