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條款的誕生 有望解決新能源汽車理賠難等問題

發布時間:2021-08-19 14:28:58  |  來源:中國汽車報  

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2021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墩髑笠庖姼濉凡粌H將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納入保險責任,還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設備,保障涵蓋車輛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各個環節。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條款的誕生,有望解決新能源汽車沿用傳統燃油車車險條款中面臨的定損難、理賠難等問題。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1~7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0.4萬輛和147.8萬輛,已超過2020年全年的產銷量,同比增長均為2倍,滲透率已提升至10%。公安部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03萬輛,占汽車總量的2.06%。在這種情況下,出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顯得更加重要。

由于新能源汽車在動力系統和控制系統方面與傳統燃油車存在巨大差異,之前的車輛保險條款不能覆蓋新能源汽車存在的特殊風險,因此很多新能源車主在購買車輛保險并發生事故后,無法獲得相應的賠償,損失只能由自己承擔。消費者對汽車保險條款風險覆蓋不足的顧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熱情。兩年來,社會對保險行業出臺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呼聲越來越高。

其實早在2018年,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就曾邀請16家財產保險公司的代表,討論了對2014版商業車險條款的修訂以及制定汽車延保保險條款和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條款。

從保險公司自身角度看,燃油汽車保險條款和費率方案很難套用在新能源汽車上,也不利于實現有效的風險控制。數據顯示,從家用汽車出險率看,新能源汽車要高出非新能源汽車11.7個百分點;從賠付率來看,家用車領域新能源汽車比非新能源汽車賠付率高出5.4個百分點。

此外,與傳統機動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在動力系統、零部件、維修技術等諸多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其風險特征和事故原因也呈現一定特殊。尤其是作為純電動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電池,可能發生自燃、短路等故障,在發生交通事故后,還可能引發其他危險。這些損失一旦發生,在保險理賠過程中沒有可參考的詳細條款,容易造成責任不清、理賠困難。不過受一些綜合因素制約,如制定相關條款需要大量數據作為支撐,保險公司也要權衡理賠風險,此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限,能夠提供的數據樣本不足等,導致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條款遲遲未能出臺。

本次《征求意見稿》針對新能源汽車特制定的條款,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哪些零部件能賠、哪些情況下能賠、怎么賠等問題。

首先,《征求意見稿》明確了被保險新能源車是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車。也就是說,將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動車等新能源車型都包含在內,盡可能地為更廣泛的車主提供選擇保障的機會。

其次,對于新能源車主們極為關心的車輛“自燃”問題,《征求意見稿》也有相關條款。在使用過程中,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含起火燃燒)造成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的車身、電池及儲能系統、電機及驅動系統、其他控制系統,以及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設備的直接損失,且不屬于免除保險人責任的范圍,保險人需依照約定賠償。

同時,《征求意見稿》也對不予賠償的情況進行了說明。比如,新能源汽車的自然磨損、電池衰減、朽蝕、腐蝕、故障、本身質量缺陷;充電期間因外部電網故障導致被保險新能源汽車的損失等。

值得一提的是,除提供主險條款外,《征求意見稿》還提供了6項可選附加險,分別為外部電網故障損失險、自用充電樁損失保險、自用充電樁責任保險、智能輔助駕駛軟件損失補償險、火災事故限額翻倍險、新能源汽車增值服務特約條款等。

在筆者看來,設立附加險可以更全面地為新能源車主提供保障,另外保險業也可能有自己的考量。實際上,2020年的車險綜合改革已經將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等附加險并入到車損險中,以此進一步降低商業險保費,完善車險保障服務。不過由于新能源汽車在保險業尚屬新生事物,所以單獨列出幾項附件險,或許也是為了在車主和保險公司之間找到衡點。今后隨著保險機制運轉成熟,這些附加險也許會并入主險。

另一方面,通過附加險,保險公司也能獲得一部分額外收益。根據今年4月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車險綜合改革之后,89%的車險保單簽單保費下降,其中保費降幅超過30%的保單占比達到64%。但隨著車險綜合改革的推進,綜合成本率上升,部分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下滑以及承保虧損的“陣痛”逐漸顯現。新能源汽車附加險的推出,有可能為保險公司帶來更多收益,緩解其成本壓力。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5 0 8063 35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