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怎樣化平淡為神奇的?旅游演藝還能怎樣更有看頭?

發布時間:2021-09-13 09:42:26  |  來源:中國文化報  

看智慧演藝

?“科技+”不斷升級 旅游演藝更有看頭

在文旅需求愈發旺盛的今天,人們更加追求新奇獨特的體驗。依托實景再造空間的旅游演藝由此頗受青睞,其中,令人目不暇接的科技呈現更成為一大看點。

科技是怎樣化淡為神奇的?旅游演藝還能怎樣更有看頭?核心競爭力怎樣打造?業界的回答也在影響著新消費。

走進江蘇無錫靈山小鎮的拈花灣微笑廣場,一尊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動態雕塑所展現的奇異視覺效果,令人久久回味。該雕塑位于直徑為60米的景觀水池中,由超過30萬個零部件組成,機械裝置設備分別由8套結構相似的開合立柱和移機構組成,移機構移動旋轉,帶動開合立柱同步運動,每根立柱上有形態各異的45瓣花片,花瓣可升降旋轉。當散開的立柱形成8棵奇異的花柱,立柱上的花瓣盛放如春,通過智能化控制,最終則聚合為高達20多米的巨人,整個過程450秒,讓觀眾體驗到人誕生于自然、終又回歸于自然的韻味。

高科技賦能文化演藝,讓演藝更有看頭,是歡樂谷演藝工作發展的新趨勢。北京歡樂谷六期天光夜譚項目以文化演藝為核心體驗內容,實現了多個突破。其中,國內首創的城市空間裝置體驗秀《歡樂魔方》,舞臺首創3D模組運動舞臺形式,由76塊屏幕矩陣組成,可變換30余種造型;萬千星光幻影秀《奇幻東方》是一場以多媒體聲光電深度互動的場景秀,主舞臺可360度多屏互動,兼具光影秀、電音派對、電競LIVE秀幾大功能;新升級的特洛伊木馬秀、追光音樂過山車等沉浸感、科技感、炫酷感、體驗感十足的光影秀,都為歡樂再加碼。

在旅游演藝領域,技術創新推動文化創意產出的趨勢正在顯現。以“保護、傳承、弘揚西溪濕地的文化歷史、民俗非遺”為定位,于今年面世的《今夕共西溪》則為游客帶來另一番體驗。劇目講述了洪皓出使金國被扣押15年,仍不忘初、堅守使命,妻子沈氏留守家中,秉持家訓、教子有方,夫妻二人在家國情懷下相望相戀的動人故事。整個演出都在濕地園林中展開,讓觀眾自然放松、沉浸劇中。更具特色的是其營造的全息聲實景劇場體驗,打造了可360度旋轉的古建觀眾席,可升降、旋轉、移動、雙面成像的透明屏,可水中升降的云雨裝置等,融合全息聲、全息投影等多媒體新技術,從而有力支撐起多主角、雙時空并行的敘事空間。

“以5G、數字化、大數據和智能化技術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催生了旅游演藝新業態的形成,為旅游演藝高效發展賦予巨大潛能。”甘肅工大舞臺技術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師尹海鵬認為,“高科技+旅游”演藝產生倍增效應應注重以下方面:一是高科技通過給裝備技術注入生命力和靈魂賦能旅游演藝。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旅游演藝裝備正擺脫“傻、大、黑、粗”的傳統印象,以生動、直觀和更具表現張力的形式從演藝載體轉變為演藝主體。二是高科技可突破時空限制,解鎖旅游演藝觀演新體驗。高科技催生的云舞臺、云旅游、云展覽等新觀演方式極大地迎合了消費群體的個化和多元化需求,尤其在后疫情時代,可促進旅游演藝更安全、更健康、更文明;三是高科技讓旅游演藝創意擁抱無限可能。高科技融通虛擬與現實,把旅游演藝的空間、時間、環境、觀演融為一體,5G、數字化、AR、VR、MR技術帶來的沉浸式體驗使創意從不可能變為可能。四是高科技本身也已成為旅游演藝體驗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大型重金屬元素、無人機實景秀等高科技為題材的旅游演藝正在興起,“黑科技”本身已成為旅游演藝的重要加分項。(記者 王彬)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