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頻出推動超前布局 加氫裝車加速商業落地

發布時間:2021-09-13 00:46:07  |  來源:南方日報  

“氫”風粵起

9月2日,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批復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廣東城市群為首批示范城市群。廣東城市群由佛山牽頭,聯合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陽江、云浮、福州、淄博、包頭和六安等城市組建。至此,中國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終于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北上廣在氫能市場的激烈角逐即將拉開帷幕。

作為制造業大省、汽車大省的廣東,擁有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上下游的扎實基礎,還占據了超前布局、政策支持的先機,目前已經擁有較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體系,八大關鍵核心零部件均有布局。面對納入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的重大機遇,廣東既要探索政策和市場體系的構建,優化城市群協同和產業鏈布局,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化,還要完善氫能基礎設施配套網絡建設,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運用。

政策頻出推動超前布局

氫能作為新型清潔能源,發展前景廣闊,具有來源廣泛、安全可控、高效靈活、低碳環保等多種優勢,可以同時滿足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清潔能源,而燃料電池則是其應用的重大領域。擁有龐大汽車產業基礎的廣東,早早成為燃料電池汽車的弄潮兒。2014年,科技部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做第三期燃料電池示范項目,就將已經開始探索編制產業發展方案的佛山納入其中,同期納入的還有北京、上海和鄭州。

2020年11月,《廣東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未來五年,廣東著力推進氫能產業鏈培育工程,建設一條灣區“氫”走廊,形成廣州—深圳—佛山—環大灣區核心區車用燃料電池產業集群。此前,在《廣東省培育新能源戰略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中,“氫能產業鏈培育工程”和“海上風電領跑工程”都被列為廣東未來五年的重中之重。

佛山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趙吉詩分析指出,北上廣都擁有我國重要的汽車產業制造集群,且這些地方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起步較早,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其中,佛山作為發展氫能較早的城市,推動的政策有接20項,給國家建立政策體系作了示范貢獻。

作為全國燃料電池行業的“頂層設計”,示范城市群對于整個氫能產業的發展意義深遠。未來,廣東城市群要探索構建統一的政策和市場體系,整合優勢產業資源,加強全國范圍內產業鏈協同聯動,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和產業化,補齊產業短板,為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示范期內,廣東城市群將實現推廣1萬輛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建設超200座加氫站的目標。

多城聯動促進協同發展

領跑氫燃料電池產業的佛山,有許多“最”和“第一”之稱。它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驗收確認的國家級氫能產業標準創新基地,是中國唯一的燃料電池汽車運營規模全國第一、加氫站投運數量全國第一。它也是全國氫能產業鏈構建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數量最多、終端應用推廣規模最大、政策體系創建最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布局最早的城市。

目前,佛山已形成從制氫、儲氫、加氫到零部件、整車制造的完整產業鏈,展開了規模化的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示范,并聯手云浮跨區域布局氫能產業,通過共建氫能基礎設施配套網絡,加強技術研發與產品聯合推廣應用,搶占氫能產業制高點。

廣州超前布局氫能產業核心技術,提出打造“中國氫谷”,希望通過打造氫能樞紐構建氫能全產業鏈,成為大灣區氫能研發設計中心、裝備制造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市場運營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

同時,在產業鏈零部件環節,廣東各城市也體現出分工明確的特點。如廣州重點發展內燃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佛山著力發展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等汽車零部件制造業;惠州著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池和氫能電池、傳感器、傳動系統、制動系統等;中山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機、氫燃料電池系統、整車控制系統。

廣東省發改委指出,廣東城市群將堅持區域協同發展理念,在技術創新、產業鏈建設、氫能供給、車輛推廣、政策制定等方面加強統籌協調。以佛山、廣州、深圳、淄博、六安和包頭六大燃料電池技術創新和產業高地為引擎,聯動東莞、中山、云浮等關鍵材料、技術及裝備研發制造基地,依托珠海、陽江、福州、包頭等氫源供應基地,推動示范應用,全面實現示范城市群跨越式發展。

“集聚效應”突破技術瓶頸

今年4月,雄川氫能斬獲廣州500輛燃料電池自卸式垃圾車訂單,成為廣州最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運營臺。同時,雄川氫能還參股、控股了多家氫能核心技術企業,其運營的灣區氫能孵化中心已入駐涉及核心材料、核心零部件、電堆、系統、檢測認證等20家氫能核心技術企業。這是廣東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不斷發展完備,上下游企業抱團集聚,共同推動高新技術攻關的縮影。

燃料電池產業鏈上下游龐大復雜,上游如氫能供應商和組件供應商,涉及到制氫、運氫、加氫和各種零部件的研發生產,中游的系統集成生產商整合上游生產環節、掌握關鍵組件生產技術,能提供氫燃料電池解決方案,下游涉及燃料電池汽車的整車落地。

這當中,以核心零部件膜電極為例,它占據燃料電池電堆成本的70%,其技術攻關與產業化對燃料電池發展至關重要。位于廣州的鴻基創能擁有國內最大的自主化膜電極生產線,CCM日產能達15000片。

目前,鴻基創能、國鴻氫能、飛馳汽車三個公司已經形成密切的產業鏈協同關系,鴻基創能的膜電極裝配在國鴻氫能燃料電池電堆和動力系統總成上,并在飛馳汽車進行裝配測試。要知道,這并不只是簡單的買賣供應關系。基于戰略合作伙伴體系內的一系列流程將提高研發產品的測試效率和速度并且不斷將成熟產品推向市場,達到共享信息和資源、升級迭代技術、高效和低成本開發產品等目的,形成技術、人才和資金等多重集聚優勢。

這種“集聚效應”還因為政策和市場吸引力持續上演。2019年8月,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出臺“氫能10條”,設立規模50億元的氫能產業基金。今年“氫能10條”升級后,將對氫能產業實行全鏈條扶持,綜合力度全國最大。截至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兌現相關補貼超1200萬元。

目前,中能建廣東院、廣東省科學院稀有金屬研究所、華南理工大學等團隊,正開展著相關技術研發。廣州汽車集團、廣州供電局、廣州發展集團等企業,也主動開展產學研的課題研究,一批高新技術科研力量正在廣東匯聚。

未來,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方面,廣東城市群將推動電堆、膜電極等關鍵部件,質子交換膜、催化劑和碳紙等基礎材料,以及燃料電池系統集成與控制、整車的重大研發項目的攻關,保持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技術水在全國領先,加快自主技術創新與產業化。

加氫裝車加速商業落地

恰值廣東城市群獲批之際,深圳“國際氫能產業示范港”合作項目正式簽約落地。該項目的目標是要打造具有全球引領的氫能綜合應用示范港區。氫燃料電池汽車各場景示范運行,一直是各大城市想辦法脫穎而出的突破點。

目前,佛山已累計開通氫能源公交線路88條,購置上牌氫能源公交車1000輛,投運氫燃料電池物流車469輛,氫能有軌電車5列,氫燃料電池客車9輛,行駛里程累計超千萬公里。今年2月,廣州正式運營發布了全國首批500輛氫燃料電池自卸車,未來三年內,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還將投入運營3000輛氫燃料電池自卸車。同時,整車企業也積極加入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應用探索,廣汽集團就已推出首款面向示范運行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

從各個城市群的產業規劃看,三大城市群規劃2025年氫能相關產值均達到1000億元。廣東城市群將在示范期內達到推廣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目標,隨著推廣車輛的增加,產業鏈的規模效應也將逐步顯現,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進程,降低關鍵組件成本。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重卡、乘用車等駛入老廣生活前,還要解決供氫和加氫站建設的“糧草”問題。

在去年10月的2020氫能產業發展創新峰會上,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濱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德權就指出,氫能的整個生態由氫供應鏈和氫應用鏈構成,前者包含制、儲、加三個部分,后者則是交通的應用鏈。現在的情況是,“中國目前交通應用鏈跑到前面來了,短板是氫的供應鏈”。

一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破解加氫站建設難題,在加氫站行政審批流程、加氫站管理辦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廣機制等方面探索出“佛山模式”。在全國率先開展加油加氫一體化站、制氫加氫一體站等新的加氫站建設經營模式試點。截至2020年12月底,廣東已建成加氫站30座,遠遠多于第二名的山東(11座)和上海(10座)。

此外,廣東還要走一條更加環保與低碳的“綠氫”之路。據悉,廣東省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中,“海上風電+海水制氫”的明陽海洋能源立體化創新開發示范項目投資高達530億元。

就在幾天前,中國石化茂名石化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總投資6244萬元,是粵西地區目前唯一的供氫項目,也將是廣東最大的氫燃料電池供氫項目,包括新建設計規模為3000標準立方米/小時的氫氣純化裝置,以及供氫能力為500公斤/小時的加氫母站。

據廣東省發改委公布的廣東城市群規劃,未來,在推廣應用方面,以市場化機制推動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化示范應用,通過技術創新促進氫燃料電池汽車制造成本不斷下降,用氫成本不高于每公斤35元,實現示范期內推廣1萬輛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目標。在使用環境方面,以機制體制創新促進氫能供應體系(制—儲—運—加)建設完善,加快建設加氫基礎設施,建立安全穩定的氫氣供應保障體系,實現示范期內建設超200座加氫站目標。(記者 魏泓泉)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