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循環概念車亮相 聚焦循環經濟
9月6日,寶馬BMW i循環概念車(BMW i Vision Circular)在2021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IAA)上全球首發。作為寶馬循環設計理念的落地,BMW i循環概念車實現100%使用再利用材料和100%可回收,詮釋了寶馬“再思考、再精減、再利用、再回收”的四大循環經濟指導原則。
傳統車企在產品端的替換已經快速展開,寶馬計劃未來十年將在全球累計交付1000萬輛純電動車。BMW i循環概念車則展示出面向2040年,汽車制造在更深層次的碳中和背景下,在設計、材料、生產工藝方面的重構方向。
精簡+快拆的豪華車
從驅動系統、神經系統再深入一層,重構車身、漆面、座椅乃至車標這些車輛的“原始”物理結構,就是BMW i循環概念車了。
“沒有”和“悅合”是BMW i循環概念車與當下量產產品和其它諸多概念車最為直接的不同。
BMW i循環概念車的前臉沒有鍍鉻與邊框,雙腎型格柵與雙圓頭燈等家族特征以數字化動畫的方式展現;車身沒有車漆,再利用的鋁材經陽極氧化處理為淺金色,車尾采用熱處理鋼顯示出藍紫色;沒有獨立LOGO,BMW標識直接蝕刻在車身上。
“悅合”則是寶馬為實現拆解的邊界性而進行的智能設計。例如座椅邊框由淺金色的鋁制成,整個座椅通過一根繩子進行“悅合”,金屬與織物可以輕松分離。BMW i循環概念車僅用一個套筒扳手,即可將輪輞、座椅和儀表板輕松拆解成各個部件。便于回收的同時,也讓用戶可以像玩積木一樣,便捷地對車輛進行煥新改造。
“沒有”和“悅和”是寶馬循環經濟“再思考、再精減、再利用、再循環”四大指導原則的不同側面。
“再思考”指以全新的方式考慮產品工藝、制造流程和每個部件功能,之后進行精減或重新設計,以滿足材料的循環使用;“再精減”指貫徹極簡主義,減少零部件、材料種類和工藝流程的數量;“再利用”指未來可持續的產品將提供更長的使用壽命,并一直保持豐富而充滿樂趣的體驗;“再循環”則指在產品設計中優先使用再利用材料,并為回收進行優化。為此,車輛盡可能使用單一材料,并可簡單拆解,避免粘合或者復合材料使用。
減少和回收將有助于寶馬進一步減少碳足跡。寶馬集團CEO齊普策在發布會上表示,至2030年,寶馬集團車輛使用階段的碳排放將減少至2019年的一半,完全符合歐盟的相關規定,全生命周期的單車碳排放也將減少40%;至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
為此,寶馬計劃到2023年在全球提供約12款純電動車型,在約90%的細分市場中為每一條產品線提供至少一款純電動車型。2025年,純電車型將占寶馬在華交付量的四分之一,至2030年為寶馬全球貢獻至少50%的銷量。未來十年左右,寶馬集團計劃在全球累積交付約1000萬輛純電動汽車。
未來車輛的豪華感則交給“更高級別的車載智能技術“。BMW i循環概念車的儀表盤由一塊3D打印的水晶體構成,提供新一代“數字實體”用戶界面,將數字化轉化為觸覺體驗,用戶體驗將遠超顯示器和物理按鈕。
供需錯配+碳中和下的原材料供應
“循環設計將是寶馬電動化之外的第二基石。”寶馬集團設計高級副總裁霍伊頓克在發布會上表示,盡管BMW i概念車并不是對2025年寶馬將推出的“新世代”車型的展望,但其可持續和循環理念一定會貫穿其中。
循環設計能與電動化和數字化一并成為寶馬新世代車型的三大基石,面向未來,頗具現實意義。齊普策認為,隨著人類每年的原材料消耗量達到1000億噸,任何需要稀缺資源推動的商業模式都面臨挑戰,因此未來的工業需要循環經濟。
《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21年春季)》認為,大宗商品供需錯位矛盾突出,銅、鋁、芯片等商品嚴重短缺,原材料成本顯著上漲;同時,全球加快構建低碳經濟新格局,“碳中和”成為各國未來最重要的政策方向之一,將推動能源消費結構深度調整,鋼鐵、煤炭、工業金屬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產能將受到壓制,深刻改變未來大宗商品供應格局。
供應格局的改變將使過去平常的工業原材料變得稀缺起來。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1-7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5.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7.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2%,影響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總水平上漲約8.95個百分點。
寶馬在其半年財報中也提到,上半年集團銷售成本同比增加了14.9%至441億歐元,第二季度增幅擴大至20.5%達到225.21億歐元。原材料價格上漲和電動汽車占比上升也增加了銷售成本。針對全年,芯片和國際原材料價格的嚴峻形勢都將帶來挑戰。
如何實現電動化、數字化的規模化,對車企來說將不僅只是一道市場命題。寶馬的循環設計理念則將原材料的挑戰前置,打造以回收循環為前提條件的革新產品,也為原材料供應格局深刻改變儲備技術。(記者 朱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