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羅斯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歐盟始終聽從著美國的指揮,美國讓他往東,他不敢往西,美國讓他下海,他不敢捉雞,就連最最最為關鍵的俄羅斯能源,歐盟都在美國的催促下終于下定決心,哪怕這可能讓民眾洗不上澡、吃不上肉,也要堅定追隨著美國大佬的腳步,對俄羅斯施加能源制裁。
然而歐盟的這一腔熱誠,終究是錯付了。
當地時間4月21日,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警告歐盟稱,如果歐洲全面禁止俄羅斯能源將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進一步傷害,最終弊大于利。她指出,應當在不完全切斷歐洲關鍵能源供應的情況下,削弱俄羅斯能源銷售收入。
這一舉動確實讓人哭笑不得,一方面恨不得全球抵制俄羅斯,這會兒又放出信號,俄羅斯能源不能禁。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美國擔心找不到俄羅斯能源的替代品,丟掉屁股下這個“石油-美元”的霸權寶座。
歐盟前腳還在為到底要不要禁俄羅斯能源而吵得不可開交、四分五裂,后腳美國就站出來說別忙活了、不用禁了,這真的是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
要知道,能源價格飆升所引發的恐慌與不便早已深入人心,不少歐洲民眾已經開始大量囤積木柴,并日漸習慣洗澡只用一桶水的簡約生活。
如今美國出爾反爾,把歐盟耍得團團轉,自然是十分可氣,但轉念一想,若是歐盟因此停止了徹底禁用俄羅斯能源的議程,對已經艱難度日的歐洲普通民眾而言,也算得上是好事一樁,至少能源危機可以得到有效緩解,自己每日也能安心好好洗澡。
事出反常必有妖。美國虎視眈眈地催著歐盟盡快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已經一月有余,為何突然話鋒一轉,又要敦促歐盟謹慎考慮了呢?難道真的是眼看歐洲民眾生活得水深火熱而同情心泛濫了嗎?當然不是。
據美國官方給出的理由,歐盟在短時間內全面禁止俄羅斯能源只會導致全球油價大幅上漲,對全球經濟造成“破壞性的打擊”。
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坦言,與很多人的“直覺”相反,西方國家全面禁止俄羅斯能源并不會對俄羅斯財政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反而因相關舉措導致的油價上漲更能讓俄羅斯獲利。
嘖嘖嘖,這話說得,好似在告訴人們,美國政府一個多月以來所制定以及執行的能源政策都是出于“直覺”,也單用這“直覺”二字就輕飄飄地將眼下歐洲因此陷入的混亂一筆帶過了,竟是一絲責任也不想承擔。
細細想來,美國之所以態度大變,寧愿舍掉大國臉面也要推翻自己說過的話,究其原因,并不是能源危機給歐洲帶去了災難,也不是油價上漲為俄羅斯謀取了利益,而是他美國自己遭受到了“破壞性影響”。
早前有理哥分析過,美國慣用地緣政治危機來增強其岌岌可危的美元地位,本次俄烏沖突也不例外。戰爭初期,美國便成功地完成了一波資本回流,這甜頭讓美國忘乎所以,想著再靠能源大賺一筆,然而現實卻很不如意。
有數據顯示,與2021年3月相比,美國今年3月的價格平均上漲了8.5%,創下過去40年以來的最高通貨膨脹率水平。其中,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增幅驚人,分別達到8.8%和32%,這顯然讓美國民眾難以承受。
即便美國號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超級大國,足以支撐本國能源需求甚至還可以向歐盟兜售液化天然氣,但美國在圍堵俄羅斯能源上失了算。隨著普京宣布對俄不友好國家只能使用盧布結算俄羅斯能源之后,盧布非但不降反升,更是促進了盧布-石油體系的形成,動搖了自己的美元霸權地位。
加上中東多個產油國家早就苦美久矣,無論拜登如何給沙特王儲打電話,期望沙特等國能夠下令增產石油以補上俄羅斯能源被禁后的缺口,但這位硬氣的王儲就是不接。
沒辦法,拜登只好派了自己的得力干將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前往沙特訪問,想借機拉近一下兩國關系。可是令全世界震驚的是,美國估摸著平日里行使霸權習慣了,沙利文直接與沙特王儲提起沙特記者卡舒吉的遇害問題,惹得王儲薩勒曼直接對其怒吼:美國可以忘記增加石油產量的要求了!
猶記得,拜登在競選的時候就曾把這個早已翻篇的舊案拿出來炒作,并趾高氣揚地宣稱要讓沙特成為世界舞臺上“被拋棄的國家”。沒想到即便是理應低聲下氣求著人家增加石油產量的時候,美國還不忘拿出自己那一套威脅手段,如今徹底碰了壁,只能道一句天道好輪回啊。
無法獲得俄羅斯能源的替代品,那俄羅斯的能源就禁不得,否則供應減少,價格自然上漲,美國僅依靠自己手上的能源儲備是無法穩定住全球油價的,到頭來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美元-石油”的這塊蛋糕被“盧布-石油”、“人民幣-石油”所瓜分,這就得不償失了。
最關鍵的,隨著美國通貨膨脹率的不斷飆升,美國民眾的對政府的意見也是越來越大,這讓拜登那本就不高的支持率愈發的慘不忍睹。
于是盡快緩解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問題便成了拜登的當務之急,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油價。
既然全面禁止俄羅斯能源會致使全球油價飆升,那就不禁止了唄,讓俄羅斯恢復如常,油價不就降下來了嘛。
但是,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肯定是不能率先低這個頭的,不然多掉身份,叫小弟歐盟出面就可以了,反正本就是他們買的多。
美國這個拿歐盟槍使的主意看起來確實不錯,既不用親自作出打自己臉的丑態,又可以很好地解決掉自身的問題,表面上甚至還可以樹立一個“避免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受到破壞性影響”的十分體貼的樣子,仿佛一石三鳥,好不愜意。
殊不知,美國近些年來一味將霸權凌駕于道德之上、法律之上的種種作為早已透支了自己的國際信譽,待徹底消耗完歐盟對其的耐心和忠心,美國的未來恐怕只會落得個眾叛親離的結局。
關鍵詞: 石油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