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7日17時13分訊(唐純)12月27日,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簡稱語合中心)主辦,重慶市暨華中學校承辦的2021年漢語橋線上團組項目——“渝悅行”重慶營正式開營。本次活動是疫情常態化下的國際華文教育與非遺文化傳承的創新性嘗試。活動全程以課程錄播與現場直播方式相結合,為海外營員系統全面地介紹生動實用的漢語語言知識及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來自4個國家和地區的354名學員報名參加了此次項目,根據地區及時差的不同分為4個班進行學習。
重慶市渝北區教育委員會領導鄭婕及暨華中學的師生代表,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員們參加了開營儀式。
開營儀式上,暨華中學校長楊華首先對參加本次活動的學員們表示熱烈歡迎,并向對開展此次項目給予大力支持的有關上級部門及海外合作華校表示衷心感謝。在致辭中,楊華向學員們介紹了暨華中學對外交流及華文教育的情況,并闡述了舉辦漢語橋活動的初衷,他勉勵學員們不斷挑戰自我,學好漢語,增進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共同助力中外語言文化交流互鑒。
渝北區教委領導鄭婕在致辭中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海外學員描繪了漢語之美,接著她闡述了舉辦本次“漢語橋”線上團組項目-“渝悅行”重慶營的意義并表達了希望營員們傳播中華文化,增進文化交流的友好愿望,她同時也介紹了渝北的概況以及在教育領域所作的努力,最后,鄭婕主任盛情邀請學員們疫情過后到渝北旅游學習。
暨華中學授課教師代表李玲發言。她表示,本次活動的通識課程將在加強語言學習的基礎上,突出文化主題。本期文化特色團將開設古法造紙制作、酉陽擺手舞、秀山花燈、端午習俗、民間故事、中國太極扇、嗩吶演奏、中國書法、榮昌折扇、梁平木版年畫、二十四節氣等十一門非遺課程,弘揚中華民族非物質遺產文化,彰顯巴渝民俗文化特色。希望營員們度過一段充實精彩的文化之旅、體驗之旅、發現之旅。最后,李玲老師詳細介紹了聽課平臺使用、課程安排、出勤及作業要求、結業及評優條件等重要信息。
泰國絲路國際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周慶寶、西班牙孔子文化學校教務副校長鄒程芳、德國烏爾姆中文學校校長劉姍姍等多所海外華文學校教師代表也作了發言。他們希望學員珍惜這次漢語橋活動,認真學習中國語言文化,與其他國家的漢語愛好者交流互動,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中華文化的傳播者,中外友誼傳承的使者。
開營儀式上,學員代表及家長代表進行了線上發言,表示本次漢語橋線上團組項目-“渝悅行”重慶營滿足了疫情之下海外學子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熱切需求,非常期待通過本次線上交流活動,體驗歷史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了解中國巴渝地域文化。
據悉,此次“漢語橋”線上團組交流活動為期十二天,重慶市暨華中學為海外漢語學習者提供了多種高質量的學習內容,包括漢語口語交際、詩文朗讀、故事演播、漢字歷史、敘事作文等“五大語言課程”及十一門展現重慶地方特色的非遺文化課。旨在增進海外青少年對漢語語言文化的了解,讓“漢語橋”真正成為發現中華文化多重魅力之橋,成為促進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之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