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啟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病種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未來醫保支付改革將會覆蓋到全國。DRG/DIP付費是什么?盡管目前我國已有100余個城市開展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試點,但很多患者依然對DRG/DIP付費模式感到十分陌生。
看病“打包定價”
患者生病入院,檢查、用藥、治療、手術,每做一個項目就按照相應的價格進行收費,這似乎是當前大部分患者就醫付費的模式。長期以來,我國醫療機構大多采用的是按項目收費,但隨著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開啟,這一模式將會發生改變,疾病分組、打包定價將成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特點。
“許多患者目前還不了解這種(DRG/DIP)付費方式,但是我們在實踐中早已使用。”一位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以往患者需要按照項目付費結算,但對于臨床治療方法近似、費用成本近似的同種疾病,醫院將通過“打包”的方式來進行收費。
在DRG付費方式下,依診斷不同、治療手段不同和病人特征不同,每個病例會對應進入不同的診斷相關組。患者和醫保基金將會根據診斷相關組的付費標準進行付費。DIP付費則是利用大數據將疾病按照“疾病診斷+治療方式”組合作為付費單位,根據每年應支付的醫保基金總額確定每個病種的付費標準。
“DRG和DIP付費并不僅僅是醫保控費工具,它們還切實地影響了患者的就醫過程以及患者需要支付的診療費用。”醫保專家楊華磊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應亞珍表示,實施CHS-DRG/DIP付費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價值為導向,引導醫療機構轉變當前粗放式、規模擴張式運營模式,轉向內涵式發展,進行精準成本管控,規范醫療服務,更加注重體現醫療服務的技術價值。未來將有效改變長期以來醫保被動買單、醫院粗放發展、患者看病負擔重的種種弊端,對醫保患三方來說,都是一場共贏與互利的改革。
減少過度治療
國家醫保局醫保事業管理中心負責人隆學文表示,支付方式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能,用有限的醫保基金為參保人購買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同時激勵醫療機構和醫生主動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升控制成本的內生動力,促進分級診療,讓醫保和醫療“相向而行”。除醫保基金外,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是否會影響患者?如果將DRG付費理解為同種疾病“一口價”,那么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后,患者看病的費用會因此而提高嗎?
楊華磊告訴中國商報記者,DRG/DIP付費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很難得出DRG/DIP付費方式會比醫保后付費制度花費更高或更低的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過度醫療的行為會得到抑制,醫院“大處方”“多檢查”等過度醫療行為幫助醫院增收的情況將會大幅減少。
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也與患者的就醫體驗息息相關。某三甲醫院的醫生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自己所在的醫院已經開展醫保支付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不僅改變了醫保付費方式,也深刻影響到了醫生的診療過程和處方習慣。在DRG/DIP付費模式中,多開藥品、醫用耗材,以及多做檢查不僅不能為醫院創收,相反,在同一價格下,過度檢查會提高醫院治療疾病的成本,這就極大地調動了醫院控制成本的積極性。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推進,既提高了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的上漲、增強醫療機構成本意識,也發揮了對醫療服務市場的調控作用,推動分級診療,形成科學有序的就醫格局,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醫保高效能治理、患者高品質就醫,是三方共贏的結果。
DRG/DIP付費方式一方面將激勵醫院和醫生自覺地規范醫療服務、控制成本、減少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還會引導醫療機構提高疾病診治能力,用高質量的服務和技術水平吸引患者來院就醫。
三年內推廣至全國
國家醫保局發布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DRG/DIP付費將用三年的時間在全國范圍內推開,到2024年年底,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全部開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到2025年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日前,國家醫保局已經公布了DRG/DIP付費示范點名單。
據悉,這一目標是基于我國在多個城市進行DRG/DIP付費試點而提出的。早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重點推行按病種付費,并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試點。自2019年起,國家醫保局分別啟動DRG付費國家試點和DIP付費國家試點,兩項試點分別覆蓋30個試點城市和71個試點城市。據了解,所有的試點城市在今年全部開展實際付費。在國家試點的基礎上,部分省份也選了工作積極性比較高、基礎條件比較好的城市開展試點。目前,我國DRG/DIP的試點已經超過200個。
除將DRG/DIP付費推廣到全國外,《“十四五”全民醫療保障規劃》還要求,“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實現按CHS-DRG/DIP付費的住院費用占全部住院費用的70%,并將其作為剛性指標。“可以看到,醫保支付改革的意義并不僅僅是實現醫保控費,更是醫療精細化管理的推進器。”楊華磊說道。(記者 李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