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導讀:
2021學年是中小學全面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第一個學年?!半p減”政策之下,巴南區基礎教育如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如何有效推進課后服務?如何提高孩子作業效能?……即日起,華龍網特別策劃推出《“雙減”在巴南》系列融媒體報道,我們聚焦“雙減”下的校園“新風景”,看巴南區如何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在教育變革中乘勢而上、聚力而為。
【本期走訪學校:重慶市巴南區新華小學】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0日16時50分訊(唐純)在“雙減”政策下,巴南區新華小學在“增”字上下功夫,從課堂增實效、課后延時服務增內容等方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攜手家長,努力讓學生作業適中、睡眠足夠、體質健康、閱讀有興趣、手機有監管。
增課堂實效
“我的書面作業在學校就能完成,回家后一般就看看書,動動手做一些小制作,參加一些家務勞動、體育鍛煉……”近日,巴南區新華小學一位五年級的學生表示,他們的作業都是經過老師精心挑選出來的,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都會留時間給學生做,所以絕大部分學生能夠在學校完成書面作業,回家后主要參加一些實踐方面的活動。
巴南區新華小學校長朱文科介紹,為減輕學生負擔,學校在增課堂實效上下狠功夫,老師們在教研組、同年級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必須要進行個人第三次精心備課,并深入研究重慶市教科院《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把作業設計納入教研活動中,發揮集體智慧,提高作業質量,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確保學生作業數量、難易適中。
學校制定了詳細的《作業管理實施方案》,對作業設計、布置、批改、分析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管理,建立以學校負責作業審核、教研組長組織集體研討、班主任統籌各科作業內容的作業布置制度,嚴把作業總量關和質量關。任課老師對布置的作業均實行全批全改,并采取集體講評、個別講解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及時反饋,還特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幫扶。
學校還舉辦作業展評活動,在展評中反饋教師作業設計、布置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逐步引導全體教師設計的作業數量下降、質量提升。
除精心備課、精心作業設計外,學校還實行每天40分鐘的午休制度,由值周教師分樓層管理,全體師生集中午休,不得做與午休無關的事,保證了學生睡眠好,課堂效率高。
增課后服務內容
增加課后延時服務內容,提升課后服務質量,也是該校的一大亮點。學校結合公租房配套學校的特點,通過豐富的活動內容,讓學生參與面更廣。全校設置了音樂、體育、美術、語言、書法、科技、思維訓練7大課程體系,并根據本校教師專長,聘請部分校外專業教師,開設了22門特色課程,保證參加課后延時服務的所有學生,在學校完成書面作業的同時,都能參與到體育、藝術等方面的訓練中。
學校綜合了學生興趣愛好、年齡特點、參與時間長短等因素,成立了相應的琵琶教學、毛線造型、足球、籃球、自由搏擊等各層次、各項目梯隊,充分利用課后延時服務時間進行特色項目訓練,保證每名學生每天至少有一節體育、藝術方面的專門訓練,培養了學生個性特長,增加了學生運動時間,孩子們在學校得到了全面發展。近年來,學校在體育藝術方面獲得重慶市一等獎、巴南區一等獎等大量市區級獎項。
增主題活動開展
此外,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學校還開展“博雅閱讀星”評選。個人或者班級積滿15張讀書卡,可免費換取一本蓋章并寫有贈語的書籍。同時還開展班級讀書分享、課前讀書展示、漢字書寫大賽、優秀圖書管理員評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讀書融進每周計劃中,融進每天學習中,學生到校即讀、課間閱讀的氛圍逐漸形成。
學校還設置數學節、讀書節、體育節、科技節等校園七節,開展入學禮、成長禮、畢業禮等系列主題活動,搭建起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平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大課間活動、課堂教學和社團活動,融入學生養成教育全過程,多途徑、多形式影響學生成長,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學校涌現出拾得手機主動歸還的馬浩然,參加市區級演講比賽屢獲一等獎的李惠茜,新時代重慶好少年陳潼怡等一大批懂感恩、明事理、愛生活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