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0日11時34分訊 12月19日,由西南大學、北京電影學院、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五屆(2021)中國電影倫理學學術論壇在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舉行。來自全國50余所高校、研究機構和媒體共計1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其中50余名學者參與線下會議,90余名學者參與線上會議。會議開幕式由西南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影視傳播與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袁智忠主持。
本屆論壇以“本土立場,文化自信:學派視域下的中國電影倫理學”為主題,與會學者圍繞中國電影倫理學派的路徑與方法、電影倫理學的學科深化與個案兩個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討。話題涉及美學、社會學、文化學、政治學、宗教學、歷史學、傳播學、符號學、經濟學等范疇,為中國電影倫理學體系建構和學派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開幕式上,西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崔延強,北京電影學院科研處處長劉軍,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重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段運冬,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副校長孫敏分別致辭。
在主題發言環節,西南大學袁智忠教授介紹了中國電影倫理學的產生與發展歷程,描述了其繁榮有序發展的現狀,闡釋了該學派的基本構想及價值皈依,并提出構建中國電影倫理學學派需要從“新文科、中國電影學派、中國電影傳播和民族文化軟實力提升”三個視角進行關照;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結合《“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和熱映影片《雄獅少年》《誤殺2》,呼吁文藝家關注現實生活和人性,踐行文化使命;北京師范大學周星教授從倫理視角回顧中國電影發展歷程,揭示中國人生存的心理和家庭生存的密碼,同時引用大量的經典電影文本,論述了倫理觀在電影創作中潛移默化的作用。北京大學陳旭光教授呼吁倫理研究要與時俱進,避免泛倫理主義及倫理大批判,對年輕群體中出現的新文化和新倫理要持寬容態度;西南大學虞吉教授梳理了中國電影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倫理標識,并強調中國電影不僅要遵循商業倫理更要堅守良心主義;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學術部部長賈磊磊對中國電影倫理學提出了更高目標,他指出,中國電影倫理學學派需要更加注重邏輯、注重推理、注重思辨,需要在全球化文化視野的語境下進行時代建構,為中國電影、世界電影提供理論支撐。
分論壇上,39位專家學者就中國電影倫理學派的路徑與方法和電影倫理學的學科深化和個案進行廣泛交流,展開了智慧碰撞,闡釋了影像世界的倫理走向。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左衡作題為《審美趣味背后的文化意味和倫理立場》的報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陽作題為《對話世界 熔鑄靈魂——中國電影敘事倫理的核心命題之一》的報告;西南大學教授董小玉做作題為《雪山埋忠骨 戰績銘古今:電影〈長津湖〉中的英雄畫卷》的報告。現場氣氛熱烈,觀點碰撞異彩紛呈。
閉幕式上,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楊璟為本屆論壇作了總結。
此次中國電影倫理學學術論壇的順利舉行,為中國影像藝術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鮮的學術支撐和理論資源。中國電影倫理學學派的建設,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下電影發展的重要趨勢。據袁智忠教授介紹,下一步中國電影倫理學學會將積極籌備國際論壇,讓世界聆聽中國電影學學術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