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黃培 林杉)由人民網與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廳、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1大學校長論壇12月17日在成都舉行。本屆論壇以“‘共建、共融、共享’——提升高校服務區域發展和國家戰略能力”為主題,全國50余所高校的書記、校長與會共同探討高校改革發展,探尋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之路。湖北大學校長劉建平受邀出席論壇并作主旨發言。
九秩芳華,歲月弦歌,今年恰逢湖北大學建校90周年。90年來,湖北大學扎根荊楚、服務地方,發揮地方高校的“排頭兵”作用,始終與區域發展同呼吸共命運,每年有超過60%的畢業生選擇留鄂就業創業,并主動融入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斷書寫著“區域+大學”發展的動人篇章。
城強校興,相存相依。在2021大學校長論壇,湖北大學校長劉建平給出提升高校服務區域發展戰略水平的“湖大答案”。
發揮“就近就便”優勢 破解企業發展堵點
地方資源是支撐地方高校發展的關鍵性資源。地處長江之濱、沙湖之畔,湖北大學90年的發展歷程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依相存。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點支持下,湖北大學事業發展后勁十足,傾心培育人才、傾力服務地方,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地方高校承擔著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使命。90年來,湖北大學堅持扎根荊楚、服務地方,培養了幾十萬高素質人才,學校每年約70%的新生來源于湖北,每年有超過60%的畢業生選擇留鄂就業創業,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智力支持。
如何提高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發展戰略水平?如何持續推進教育現代化區域創新試驗?劉建平認為,縣域經濟不強是湖北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提供應用層面的技術服務和支持。
以“固本培新”回應“人民滿意”
劉建平以“堅守初心、固本培新”八個字高度概括湖北大學作為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探索。
“固本培新”作為這一思路的關鍵點,既體現著湖北大學一貫堅守的“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也關聯著“人民滿意”的時代應答,如何解讀?
劉建平從人才支撐、科技支撐、智力支撐三個方面作了經驗分享。
一是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為區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近年來,湖北大學緊密對接湖北省“51020”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主動布局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成立了四個新工科學院,著力構建復合型、創新型工科人才培養體系。同時,依托深厚的師范教育底蘊,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辦師范教育的優勢,組建師范學院。
二是以科技創新為不竭動力,為區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今年來,學校啟動實施“雙十行動”,在省內十個市縣建設十個產業技術研究院,對接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打造服務湖北區域發展布局和縣域發展的“湖大樣板”。同時,學校堅持“四個面向”,深度參與三個湖北實驗室的建設,為湖北科技創新戰略貢獻湖大力量。
三是以智庫建設為重要載體,為區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湖北大學人文社科門類齊全、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在主流價值文化、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湖北文化建設、旅游管理、鄉村振興等研究領域具有明顯優勢,產生了一大批名人名家和重大成果。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學校通過建立“戰疫建言”云平臺、開展線上學術活動等形式,搭建智庫服務橋梁,學校教師共撰寫50多篇政策咨詢報告。
發揮“領頭羊”效應 與區域發展同頻共振
湖北大學作為一所省部共建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因教育救國而誕生,因教育興國而發展,建校90年來,已累計培養輸送了30余萬名教育報國的優秀人才,是湖北省屬高校中綜合實力最強、最具代表性的大學。
1931年,湖北大學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學院誕生,此后迭經國立湖北師范學院、湖北省教育學院、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湖北師范專科學校、武漢師范專科學校和武漢師范學院等時期。1984年更名為湖北大學,由單一的師范類院校轉型步入綜合性大學發展階段。2013年,省政府與教育部共建湖北大學。
湖北省委省政府賦予湖北大學“切實扛起為鄂育才、科技攻關、智庫建設的重任,在省屬高校中率先實現‘雙一流’,切實在湖北支點建設中展現更大擔當作為”的歷史使命。
“湖北大學作為湖北人民的大學,理應與湖北休戚與共,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劉建平表示,該校將與湖北同頻共振、同向而行,切實扛起為鄂育才、科技攻關、智庫建設重任。
人民教育 湖北答卷:湖北這兩所大學校長精彩亮相全國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