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0日13時58分訊 他是秀山的故事大王,他的名字在當地如雷貫耳,干部群眾一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他是一位七十多歲的老者,嘔心瀝血地整理紅軍在秀山的故事,并傳頌到千家萬戶;他是一位眼疾患者,在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僅有0.1的視力情況下,不顧眾人勸阻,孜孜不倦地為青少年送去了一場又一場生動有趣的紅色故事,將紅色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融入到青少年的血液中,他就是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葉天君。
葉天君,土家族,重慶秀山人,秀山縣政協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文史委員。2009年他開始參與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2013年加入秀山縣關工委“五老”德育報告團,2016年被秀山縣關工委評為“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
10年前,他身患眼疾,逐漸失去視力,生活陷入無盡的黑暗,但他始終懷著一顆赤誠的心、一片真執的情、一縷熾熱的愛,堅持在有生之年多講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為黨和人民多作貢獻,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多貢獻力量。雖然身陷“黑暗”,但葉天君依然執著追求著自己的紅色夢想,為廣大青少年送去靈魂上的光明。
10年來,葉天君頂著滿頭白發,走遍了秀山的村村寨寨,山川叢林,去追尋、挖掘紅軍留在秀山的印跡。因為眼疾,葉老沒有辦法看資料,全靠收聽中央電視臺對紅軍事跡的解讀和本地幾位百歲老人的口述,他先后挖掘整理了“賀龍率紅軍激戰倒馬坎”的故事;紅二六軍團獨立師師長王光澤在秀山川河蓋英勇犧牲的故事;賀龍、任弼時、肖克、王震、關響應等在秀山的故事;原紅二六軍團黔東獨立師政委兼黔東特委書記段蘇權在秀山雅江鎮車田村山洞養傷的故事;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解放秀山的故事等等。完成了一份份對歷史和后人的珍貴答卷,也為孩子們講述紅色故事收集到了生動而真實的素材。
10年來,葉天君長期堅持紅色文化“六進”宣講活動,即“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軍營、進農村、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后走遍全縣27個鄉鎮街道,踏遍100多個行政村宣講紅軍在秀山的故事,傳播紅色革命精神,累計聽眾超10萬人次。此外,為引導廣大青少年認清自己的“根”和“魂”,他堅持以精神脫貧引領物質脫貧,在山區50多所中小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紅色故事會,并于2014年創作導演的小品《留守兒童不孤獨》,為當地留守兒童募集到捐款數萬元,該作品還入選重慶市戲劇小品調研并獲獎。
10年來,葉天君用自己的無私奉獻,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樹立了榜樣。2015年葉天君在秀山電視臺開設“花燈名嘴”欄目;2018年11月20日,葉天君在全市“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推進會上作了《做一名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好園丁》的發言;2019年6月13日,在全市黨員教育大型綜藝直播節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進秀山”活動現場,葉老再次用生動的語言和紅色故事將觀眾帶回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2020年,在慶祝中國關工委成立30周年的表彰大會上,葉天君被授予“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稱號。對于這份榮譽,葉天君說:“這個稱號是對我的鼓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為了銘記光輝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將繼續發揚‘五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鼓勵青少年爭做時代新人,幫助他們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