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探索在“供給側”增加優質教育資源,搭建在線免費輔導平臺,組織遴選優秀教師發揮特長,在全省范圍內推廣“智慧作業”,利用信息化手段幫助義務教育階段師生優化作業設計,減少作業總量,緩解家長課后輔導焦慮,從源頭上遏制校外培訓需求;幫助教師布置彈性作業,提高校內教學質量,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從多個途徑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
構建新型教學模式,實現學生作業減負。“智慧作業”依托“贛教云”平臺,以追求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教師工作量,不改變學生作業習慣和教師批改習慣為前提,將成熟的光學掃描識別、點陣碼、結構化知識圖譜、云題庫、人工智能引擎及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應用到學生日常紙質作業中,利用點陣筆、高拍儀、高速掃描儀及學生自主歸集等模式動態采集學生每日作業學情,即時生成每個學生專屬錯題集,免費為學生精準推送錯題微課視頻、舉一反三試題,有助于學生對薄弱知識點的學習和掌握,避免機械、無效、重復性作業,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創新教育服務供給方式,實現校外學習減負。“智慧作業”練習本是經過江西省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評議審定出版的紙質版同步練習冊,與新課程標準修訂的江西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現行教材同步發行,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全學科和全學段,包括人教版、北師大版、外研版等8個教材版本,滿足全省學校對不同教材的選用。江西省教育廳適時組織教研員、電教系統人員和中小學名師,共同承擔“智慧作業”配套微課資源的研發、錄制工作,制作成體系的作業解析微課,依托電視端為學習載體,建立學習資源與移動、電信、廣電和聯通等運營商機頂盒推送機制,將家中的大屏電視變成可控可管的學習設備。目前,已建設配套作業微課52.8萬余節,參與微課建設教師達8萬余名,覆蓋了教育廳教輔目錄上的所有練習冊作業題目,學生在家中就可以通過電視大屏觀看錯題微課破解重點難點、鞏固提升學習效果。
探索協商性作業分層設計,杜絕重復機械性作業。通過對“智慧作業”練習本進行數字化處理,教研人員對作業題目進行分層標注,將作業題目分為基礎類(A類)、適中類(B類)、拓展類(C類)不同難易程度。“智慧作業”系統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范圍、學生學情大數據,自動從教師布置的作業范圍中挑選適合各層次學生能力的作業題目,及時推送給家長移動端進行確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需要做所有題目,只需要根據系統挑選做適合自己的題目。
抓好示范應用,培育應用良性生態鏈。為進一步探索全域應用“智慧作業”常態化教學經驗,2020年省教育廳在全省設立了3個“智慧作業”縣級樣板區和270所“智慧作業”樣板學校。2021年在南昌市、新余市、贛州市義務教育學校四至九年級大力推動“智慧作業”應用全覆蓋。贛州市將“智慧作業”作為減負增效的解決方案,在章貢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尋烏縣、石城縣及龍南市等縣(市、區)試點應用工作的基礎上,推動“智慧作業”在全市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普及應用。南昌市制定了“智慧作業”應用管理辦法,為深入推進項目推廣和應用保駕護航。
應用“智慧作業”,“減負”“增效”效果明顯。目前,“智慧作業”使用學校達7359所、使用的師生數達479萬人,常態使用教師2萬余名、使用學生100萬余名。經過“智慧作業”大數據統計和調查問卷回訪,使用了“智慧作業”項目的學校,作業量整體減少約1/3,學生作業正確率提升3%—5%。79.48%的家長覺得孩子需要自己輔導的時間減少了,其中33.33%的家長認為孩子需要自己輔導的時間減少了很多。48.72%的家長認為自從應用了“智慧作業”,再也不用報校外輔導班了,35.9%的家長認為自己用于孩子的校外培訓費用減少了,其中12.82%的家長減少校外培訓開支達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