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減”政策落地 一些家長仍然存在教育焦慮情況

發布時間:2021-09-18 16:05:28  |  來源:中國教育報  

“雙減”在行動 記者觀察

隨著“雙減”政策落地,在整治行業亂象的同時,也引發了家長群體的廣泛關注。目前,一些家長仍然存在教育焦慮情況,市場需求仍在,會不會造成“私教”盛行、有“補差”需求的孩子應該怎么辦、家長培訓是否有必要,成為家長關心的問題。

校外補課與學生學業成績相關不大

教育部于9月8日發布了《關于堅決查處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的通知》,列舉了“家政服務”“住家教師”“眾籌私教”等7類隱形變異學科類校外培訓形態,并明確指出,“一經發現,堅決查處”。

雖然國家重拳出擊,但仍有一些家長表示了擔憂,“孩子不上培訓班,學成績落下怎么辦?”“孩子的學需求如何滿足?”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認為,“私教”“拼客”“住家家教”等現象是“雙減”政策落地后,短期內供需杠桿失衡所致,隨著校內課后服務的豐富和校外培訓監管的推進,將逐漸回歸常態化,不必過分擔心。

通過校外補課是否能夠提高成績?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PISA測試表明,校外補課與學生學業成績相關并不大,也就是說補課并不是有效提高孩子成績的辦法。

今年4月,北京師范大學劉堅教授、劉紅云教授團隊發布了“全國首個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報告”,報告全面梳理團隊7年多來在181個區縣的2638所小學、1322所初中和140所高中采集到的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結果,其中包括補課時間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情況。報告認為,對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參與校外補課反而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每周參與校外補課時間越長,他們的學業成績出現了不增反降的現象。

為什么校外補課與提高成績無必然關聯?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教師張月(化名)認為原因有三:其一,每周參與校外補課的時間越多,學生內在學動機和主觀幸福感越低,這將影響學生學的主動,而主動恰恰是提升成績的關鍵因素。其二,校外培訓機構采用的教學模式往往是研究題型規律,輔之以題海戰術。這就導致學生陷入刷題怪圈,思維逐漸固化,難以應付越來越靈活的考試題目。其三,要想取得好的成績,學生就要保持較強的自學能力、自制力和專注度,而這些能力是很難通過校外補課訓練出來的,必須依靠校內學和家庭環境的長期養成。

江蘇省南京市致遠初級中學副校長沈磊認為,“雙減”政策將進一步推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回歸各自角色。孩子的作業和在校完成作業的時間都會有所調整,那么回家后的自由時間肯定增多,取消校外培訓會進一步增加空余時間,家長應該將重心轉移到培養孩子學慣上來。

學生學重心應放在校內學

暑假期間,收到英語培訓班教師發來的停課消息后,陳先生陷入糾結:“我非常贊成‘雙減’政策,但是孩子基礎差,希望通過暑假將成績追上去。我很擔心這個暑假‘荒廢’了。”

像陳先生這樣希望通過校外培訓機構“補差”而非“培優”的家長也不在少數。針對這些家長的疑問,“雙減”政策在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使校內服務提質增效方面作出具體部署,從根本上滿足學生多樣化教育需求,確保學生在校內學會、學足、學好。所以學的重心還是應該放在校內學上。

為實現校內教育的“減負提質”,各地紛紛出臺舉措。以北京為例,在校內“減負提質”的具體舉措上,北京提出,一是要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包括統籌作業管理、控制作業總量等;二是要提高課后服務水,包括做強做優免費線上學服務,完善線上公共教學臺,打造“雙師課堂”等;三是提高校內教育教學質量,包括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差距,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大比例促進干部教師在區域內流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在校學效率等。

上海在作業改革上作出了部署,著力健全作業管理制度、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分類控制作業總量、加強作業完成指導、建立作業監督機制、科學利用課余時間,強調要促進教、練、考一致,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五年級書面作業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張月認為,在當前情況下,校內學要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尤為重要,要讓學有余力的學生精益求精,讓需要彌補不足的學生迎頭趕上。

她還詳細列舉了幾條舉措:“首先,學校會優化細化教師的答疑時間和模式,讓更多的學生養成問問題的慣,全面了解學生的需求;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有針對地增加不同梯度難度作業的布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情況有選擇地完成作業,查漏補缺,絕不給學生增加負擔,但也能滿足有額外學需求的同學;最后,通過家校結合的模式鼓勵同學們養成自主學慣,讓同學們互幫互助,取長補短。”

烏魯木齊第十二中學副校長卞春龍從宏觀層面介紹了學校將如何打造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我們主要是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精心制定作業管理方案,包括將作業納入教研體系、控制作業總量、建立負面管理清單等,以此來為學生減負。二是制定課后服務方案,滿足孩子的多樣化需求,把孩子吸引回學校。通過這兩方面,不僅讓孩子提高學效率,而且能全面發展,多種素質綜合養成。”

給予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

8月12日,一則“新東方轉型培訓父母”的消息在家長群“炸開了鍋”,并登上了熱搜。當天晚些時候,新東方北京學校發布說明表示,該課程并非首次推出,父母智慧館主要為家長提供各類家庭教育的講座和課程,幫助父母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

當前,正值“雙減”政策落地時期,不少家長表示非常疑惑:“培訓家長有必要嗎?難道要把原來對孩子的培訓轉變為對家長的培訓,讓家長去教孩子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校外培訓機構所聲稱的“優質父母培養”并不可取。“機構自身需要擺脫功利心態,如果以功利心態對待家庭教育指導,那就不是培養‘優質家長’,而是制造‘打雞血’家長。這和國家所倡導的家庭教育指導,以及‘雙減’精神均是背離的。”

但另一方面,熊丙奇也肯定了對家長進行教育培訓的必要:“如果能給予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這可以引導家庭擺脫焦慮,理對待孩子的成長。顯然,對家長進行這樣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教育培訓是必要的。”

在倪閩景看來,家長需要一次教育觀念的新啟蒙。這幾年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情況比較突出,如果家長觀念不轉變,學校減少作業量,家長會自己布置作業給孩子;校外培訓機構嚴格監管了,家長就會轉向家教和團課,如果這樣,“雙減”工作就會大打折扣。

倪閩景認為,政府部門應該形成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積極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同時動員學校和全社會力量,創設更多主動學、休閑的空間和機會,為孩子們和家長提供更充分的多樣化服務,讓家長沒有后顧之憂。(記者 劉博智 張赟芳)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