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怪芯片了!汽車減產是行業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1-09-18 13:17:41  |  來源:蓋世汽車  

彭博社撰文稱,全球汽車制造商紛紛下調預期產量,這將使全球在未來幾個月內損失數十萬輛汽車。然而,人們對減產的擔憂掩蓋了汽車行業存在的根本問題:在疫情前,汽車行業已受到銷售增速放緩和產能過剩的拖累。目前,汽車制造商削減產量有助于汽車行業進行再平衡調整,這一過程雖然痛苦,但是是亟需的。

全球汽車減產潮來得又快又猛。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公司本月下調了今年的預期產量。日產和本田等其他日本汽車制造商也采取了同樣的措施,日系車企合計減產數量超過了100萬輛。英國7月份的產量大幅下降,創下了自1956年以來同期新低,而北美地區全年的汽車產量可能會減少約150萬輛。歐洲8月份新車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8%,7月則同比下降了23%。

隨著生產線上的汽車數量逐漸減少,汽車行業前景可能令人不安。然而,即使沒有受到疫情的沖擊,這種情況也依舊會發生,這是行業的趨勢。“汽車行業的高峰”即使尚未實現,也已迫在眉睫。在這種情況下,產量減少并不一定是一件壞事,或許,應該被視為新常態。

讓我們來看看新冠疫情爆發之前發生了什么——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汽車,消費者被激勵措施、購車折扣和技術功能吸引到汽車展廳。汽車制造商面臨著嚴格的排放法規、技術和貿易摩擦的威脅,這些都在提高汽車的生產成本。

2020年初,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的博世公司的首席執行官Volkmar Denner表示:“我們很可能已經度過了汽車生產的高峰期。”當時正值博世公司宣布裁員和利潤下跌。由于需求萎縮,當時行業預計全球汽車產量將連續第三年下降,并在2020年持平。

與此同時,汽車制造商的利潤幾乎沒有增長,利潤率不斷下降,控制成本成為汽車制造商最大的挑戰。然而,生產仍在繼續,汽車制造商沒有其他辦法擺脫困境。隨著全球汽車行業發展放緩,人們對汽車行業的擔憂日益強烈,甚至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敲響了警鐘。該組織在2019年10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汽車行業占全球經濟產出的5.7%,占全球商品出口的8%左右。

如果汽車制造商不順應潮流,汽車行業的大規模減產可能會讓全球經濟發展面臨更嚴峻局面。新冠疫情的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供應鏈短缺和中斷,正在迫使汽車制造商做了他們以前不愿做的事情(削減汽車產量)。這是一件好事,人們有了最新的碳中和目標,誰還需要那么多汽車呢?特別是當汽車越來越貴的時候。

當然,可能會有潛在買家無法立即買到一輛新車,或者公司沒有生產出足夠多的汽車。但汽車市場的回落應該促使人們對商業模式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尤其是由于供需失衡,汽車制造商現在有了安全的利潤緩沖區和豐厚的經營利潤率。車企甚至可以更進一步,用電動汽車取代汽油汽車,并考慮生產更少、更好、更環保的汽車。

汽車制造商如果忽視這一機遇,認為消費者的需求依舊強勁,回歸常態,繼續大規模生產汽車,最終必定會自食其果。(蓋世汽車 譚璇)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