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后的首個教師節 老師們為孩子們送上了最好的“減負禮物”

發布時間:2021-09-13 10:12:06  |  來源:文匯報  

“雙減”落地后首個教師節,上海中小學老師為孩子們送上“減負禮物”

學生們的成長,就是教師最大的幸福

昨天是“雙減”后的首個教師節。在這個教師的專屬節日里,上海中小學老師們紛紛用自己的愛心和溫度,為孩子們送上了最好的“減負禮物”。

為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需求,從昨天起,“空中課堂”全面升級,新增“名師面對面”欄目正式上線。正高級教師、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數學教師沈潔便是昨天在線上亮相的申城名師之一。沈潔告訴記者,她之所以從教,是從小耳濡目染,受父親的影響。沈潔的父親正是一名小學教師。“站穩三尺講臺、傳道授業解惑,陪伴孩子成長,正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的來源。”

在上海,為配合“雙減”政策落地,像沈潔一樣默默耕耘在三尺講臺的教師還有許多。他們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努力,只為給學生創設更好的學和成長環境。因為,學生們的成長,就是教師最大的幸福!

“空中課堂”里的名師

接到錄制任務時,恰遇父親重病送醫院搶救

從今年暑假臨尾聲沈潔接到錄制“名師面對面”課堂的邀請,到9月2日拍攝第一堂課,她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作為一名從教30多年的“老法師”,沈潔深知“雙減”政策落地后,教師盡快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變得至關重要。她以數學課舉例,教學的目標絕不是只教會學生多做幾道數學題,而是要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提升學科素養。同時,讓理求真、不畏艱難的精神在學生的心中萌芽。

沈潔的數學課,尤其注重數學文化的滲透。“代數不同于幾何有那么漫長的歷史,原因是用字母表示數與用符號表示運算這一難關的逾越,其間整整經歷了1200年”“無理數的出現,是數學發展史上第一次危機”……在她執教的“名師面對面”欄目的首堂課《從整式到分式,到二次根式》上,沈潔老師將代數的發展歷程向學生娓娓道來。

很少有人知道,接到錄制“名師面對面”任務的當天,沈潔86歲的父親被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送到重癥監護室搶救。一邊是病危的父親,一邊是為全市學生上課的重任,沈潔毅然選擇留在上海繼續完成教學任務。接受采訪說到這里,沈潔哽咽了,“我的父親也是數學教師,他會體諒和理解我的。作為人民教師,在課堂上幫助每位學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流動”中的校長

做好“加減法”,讓農村學校生源回流

“雙減”落地,減的是校外培訓、超前學的學業負擔和精神負擔,但對學校來說,卻要做不少“加法”。“加法”如何做?優質師資的流動算是舉措之一。

有153年歷史的唐鎮小學,是浦東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這所原本普通的農村學校,因為三年前,上海市特級校長、浦東新區竹園小學校長婁華英主動“流動”到這里,而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

新學期開學首日,婁華英跑遍了竹園小學四個校區和唐鎮小學兩個校區,連午飯也沒顧上吃。做好兩所學校六個校區的“大家長”并非易事。

提升唐鎮小學教學質量,婁華英首先規范學校的教學秩序。到學校第一年,婁華英就改變了學校的“作息時間表”和“課程表”,并且要求老師把課表貼在教室門口。“包括‘雙減’后要求的小學生每天一節體育課,每周兩次體活課,這些都要在課表中體現出來。”婁華英說,為的就是告訴家長,學校實實在在落實“雙減”要求,通過更合理的安排、更優質的課程逐漸減輕學生的負擔。

為學生減負,還要做好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加法”。每天早晨七點,婁華英準時出現在校門口迎接學生。在她的帶領下,全校教師每天自發在7:30前集體到崗,有的老師怕沒帶傘的小學生淋濕,把學生抱到教學樓的走廊下。家長透過校門和圍墻,看到這一幕幕,感動不已。

2019年至今,學校本地生源明顯回流,更有家長慕名而來在學校附安家。

“雙減”落地后,學校老師們的工作內容又多了,責任更重了。偶爾,也有年輕教師對婁華英發發牢騷。婁華英從不批評誰,她將心比心地提出“要成為有境界的教師”。但是,細心的老師卻發現,一些重復的校內工作“瘦身”了,食堂的早餐變得可口了,點滴小事如涓涓細流,消解了老師工作上的小情緒。婁華英也因此成了教師們眼中的“暖心校長”。

堅守講臺25年的思政課教師

了解學生的世界,為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同樣是因為一封老師的信,靜安區實驗中學副校長、道德與法治老師徐亭選擇成為一名師范生,并在三尺講臺堅守至今已25年。

“初三那年,我覺得化學老師的課上得非常有意思。進入高中后就給她寫了一封信,沒想到老師也給我回了信,信里她不僅解決了我的困惑,還給了我很多鼓勵。當時我就想,今后我也要做這樣的老師,給學生力量。”徐亭說。

徐亭是思政課教師,很多學生都覺得她的課堂有意思。課前,她會根據不同年段設計適合學生的新聞播報形式,讓大家說新聞、評新聞、討論社會熱點;課中,諸如《山海情》《我和我的祖國》等一些主流的影視、文藝作品會成為教學情境的一部分;課后,她布置的作業,常常讓學生們“腦洞大開”。例如,她會讓六年級學生畫一畫自己的夢想和現實。

“學生都有夢想,難的是在實現夢想的路上遇到了困難,如何繼續?當通過努力實現了夢想,又該何去何從?”徐亭說,要讓學生覺得思政課有意思,就要學會做“傾聽者”,關注學生和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學生生活的時代不同,對問題的認識就會不同,用心了解他們的世界,才能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記者 張鵬 王星)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