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邁入數字供應鏈競爭時代
“中國跨境電商市場必然向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億邦動力&億邦智庫董事長鄭敏8月3日在深圳出席一場品牌發布會時分享了對未來十年跨境電商發展的思考。他同時強調,如今,流量已經不再是跨境電商市場的第一競爭力,高效數字供應鏈的重要性會愈發凸顯。
自2017年以來,中國持續保持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地位。而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的網絡零售市場增速有所放緩,且低于全球和美國的網絡零售額增速。盡管中國不再是全球網絡零售市場中增速最快的市場,但鄭敏結合市場規律判斷,在市場規模增速減緩后,包括跨境電商在內的中國電商市場將向著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雖然發展存在不確定性,但在市場上,已經能夠看到不少跨境電商出海品牌打破處于低端市場的局限,在逐步由線上向線下市場滲透,進入到沃爾瑪和家樂福等主流市場。
“跨境電商的邏輯順序正在重構。”鄭敏指出,以前,跨境電商市場的品牌培育發展比的是廣告投放的引流運營,現在則更多要比拼供應鏈的效率。而想要實現供應鏈效率的批量提升,需要依靠高效的數字化供應鏈。現在,跨境電商三大競爭要素的重要性排序已調整為:數據洞察研發、數字供應鏈、多場景流量。其中,數據洞察研發和數字供應鏈決定了復購率,多場景流量決定了拉新能力。
鄭敏表示,十年前,跨境電商市場的品牌批量崛起是由流量引發的。因大量的消費者轉向互聯網,“好奇心+流量+大平臺”的力量催生了很多品牌。而在今天新一輪消費品牌的崛起中,跨境電商賣家需要做好數據洞察,依托互聯網大數據捕捉消費者的“厭舊”時刻,精準“上新”,而供應鏈的效率優勢就體現在用極高的性價比把產品推送到消費者面前。
“中國的供應鏈優勢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鄭敏特別提到,這是對抗各種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
要提升供應鏈的整體效率,絕不能只靠流量的發力,需要的是在供應鏈端的發力。如一家跨境電商賣家用云工廠的方式對300家左右的中國醫療器械工廠進行數字化改造,大幅降低供應鏈成本,讓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消費者能夠以0.3元人民幣/個的價格購買口罩,與中國消費者的口罩購買價格相當。
企業的競爭力取決于數據洞察研發能力、產品研發能力、上游工廠的數字鏈接能力,否則產品再多,沒有性價比也無法立足市場。復購率+數字化供應鏈才是跨境電商賣家品牌化發展的重要渠道。
“跨境B2B交易困境正在被新力量破解。”在鄭敏看來,一旦提升了供應鏈的效率,把工廠連接起來,再通過電商平臺的方式面向海外B端采購客戶,一個平臺級的供應商模式就形成了。而只有流量的B2B是沒有出路的。
“我們對未來十年的發展預判是樂觀的。”鄭敏表示,未來十年,需要重新思考跨境電商的市場發展模式,重新建立模型,并且極有可能需要按照數據洞察研發+數字供應鏈+多場景流量的方式進行考慮。(記者 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