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漫產業2020年銷售額總計2511億日元 近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發布時間:2021-10-11 10:30:21  |  來源:長江商報  

日,日本調查企業帝國數據庫公司(Teikoku Databank)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動漫產業2020年銷售額總計2511億日元(約合148億元人民),相比2019年2557億日元的銷售額減少1.8%。

雖然下降的總額僅為46億日元,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是日本十年來,動漫產業銷售額首次出現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被視為拖累日本動漫產業的“元兇”。2020年以來,疫情打亂了動漫產業的制作節奏,給這一規模超過2萬億日元的日本動漫產業造成了巨大沖擊。

據統計,僅2020年上半年就至少有45部電視劇及電影動畫因疫情推遲或停止播放。而在疫情仍未有效緩解的2021年,日本動漫產業與疫情的斗爭顯然還將繼續。

從事日本文娛內容研究和投資的專業人士黃立俊告訴記者,疫情對于日本文娛產業的影響巨大,動漫及其衍生產業的沖擊也不小,特別是動漫電影票房,畢竟每年排行日本全年票房前幾名的基本都是動漫電影,比如柯南劇場版、哆啦A夢劇場版等。

疫情是“罪魁禍首”

雖然2020年日本動漫產業的銷售出現下滑,但不乏賣座的電影。其中,去年10月中旬在日本上映的《鬼滅之刃》的劇場版《無限列車篇》以400億日元的佳績創下了日本電影票房之最。

此外,京都動畫公司(Kyoto Animation Co.)制作的催淚大作《紫羅蘭永恒花園》劇場版對于日本動漫愛好者有特殊的意義,也吸引了無數日本觀眾赴電影院觀看。2年前一次蓄意的人為縱火使得“京都動畫”成為受害者,不僅導致這家高產的動畫工作室人員傷亡慘重,同時大部分在制作中的動畫劇作也不得不停工,而《紫羅蘭永恒花園劇場版》就是當時的作品之一。在日本動漫粉絲的捐贈支持下,這部命運多舛的動畫劇作才得以上映。

黃立俊表示,雖然有《鬼滅之刃》這樣的現象級作品,但依舊孤木難支,“疫情對日本動漫產業的沖擊是全方位的”。

去年4月起,由于疫情日益嚴重,日本政府史無前例地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在“緊急狀態”下,政府號召民眾避免到“三密”場合(即密閉、密集、密切接觸),呼吁企業在家辦公,同時大部分娛樂場所、餐飲機構的營業時間縮短。

眾所周知,動漫制作過程中的許多環節都屬于“三密”場合。比如,錄音、配音就必須在密閉的空間進行。因此,一系列抗疫措施打亂了一些動畫公司的節奏,出現了因進度趕不上而被迫延期的現象。

而政府呼吁的遠程辦公也在日本動漫產業中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象。據報道,日本的主流操作模式是在動畫制作過程中,堅持手繪。而多年以來的一個行規是:原畫都只在日本國內進行,而那些需要大量人手才能完成的動畫制作則基本上都外包給海外公司。

有媒體指出,在日本的動漫產業里,會使用數碼設備進行創作的專業畫師僅占20%左右的比例。顯然無法像其他行業那樣借助數字化設備進行遠程辦公。

調查顯示,受訪的300家日本動漫制作企業中,48.6%的企業在2020年銷售額下降。盡管2020年上述受訪企業的年均銷售額為8.31億日元,為四年來首次下降,但依舊有31.6%的公司稱去年的銷售額有所增長。

另外,37.7%受調查企業在2020年出現虧損,29.5%的利潤減少,31.1%利潤增加。

黃立俊表示,諸如動漫歌手的演唱會、聲優的朗讀會等線下活動,因疫情無法舉行,還會影響到CD、周邊產品的銷售。“總之,人的流動被限制了之后,動漫行業也難逃噩運。”他說道,“此外,就是廣告主的業績壓力導致給到媒體的投放預算壓縮,自然也就影響到動漫等內容生產端的售價。”

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加劇

進入2021年,日本的疫情仍未得到有效的緩解。年初至今,菅義偉政府已連續發布多輪“緊急狀態”宣言,希望引發民眾對疫情的重視。但是在一輪又一輪的“緊急狀態”下,日本的抗疫成效并不顯著。自7月底8月初的東京奧運會結束后,日本疫情出現惡化的趨勢,日均確診人數已在1萬至2萬例間徘徊。同時,重癥患者人數激增,加大了日本醫療系統的應對壓力。

日本廣播協會(NHK)匯總的數據顯示,日本國內日增新冠確診病例13638人。其中,首都東京都內日增新冠確診病例1915人。而只有當東京都日均確診人數低于500人,才能退出當前的緊急狀態。

帝國數據庫公司對日本動漫產業的未來并不樂觀。一方面,上述調查認為,只要疫情得不到好轉,對日本動漫行業的沖擊依舊會在今年延續。另一方面,除了疫情影響外,調查還提到了來自中國的競爭。

上述調查認為,年來,一個顯著的趨勢是,中國企業正通過更高薪水挖掘日本動漫人才,同時通過入股日本電影公司來獲得日本動漫制作的相關技術。帝國數據庫公司認為,假以時日,中國的動漫質量會隨著先進的設備而不斷提高。

對此,黃立俊表示,中國方面挖日本動漫產業人才現象早就開始了,主要體現在薪資優。據他了解,基本上中國企業給到日本動漫人才的薪資是日本本土公司的130%,甚至更多,“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游戲產業,中國的ACG產業(動畫、漫畫、游戲產業鏈)崛起對日本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年來,不僅在動漫開發制作過程,中國動漫成片也陸續試水日本市場。在制作水有所保證,并尋求到日本本土實力派發行企業合作的當下,中國動漫成片的票房表現也引起了日本市場關注。比如,去年11月7日登陸日本院線的《羅小黑戰記》在日本斬獲票房累計達5.6億日元,創下中國動畫電影海外發行的票房紀錄;《白蛇:緣起》則是在今年暑期的疫情中登陸日本院線,也取得了不錯的票房。

對于破局,黃立俊認為,雖然日本國內的市場因為高齡少子化等原因已經見頂并開始萎縮,但多年來日本積累了許多有國際影響力的動漫IP,這些IP對于資本來說是有價值和吸引力的,比如Netflix日本,就收購了大量日本經典動漫IP準備翻拍和重制,比如圣斗士等。

“新的買家出現,新的臺出現。這些現象對于打破日本動漫產業界僵化的固有體制有著積極作用,也會留住人才。”他說道。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