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藍若”)披露了招股書,公司擬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格藍若計劃募資12.82億元,將分別用于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裝置及平臺升級建設、智能配電故障精確診斷及定位系統研發及產業化建設、總部及研發中心建設等6個項目。
竇氏兄弟持股52.4%,間隔僅1個多月實控人股權轉讓又轉回
招股書顯示,格藍若前身格藍若有限設立于2018年3月16日,系由竇峭奇和竇亞奇共同以貨幣出資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初始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值得一提的是,格藍若曾進行了三次增資,五次股權轉讓,其中股權轉讓略有蹊蹺。
2020年4月28日,竇亞奇將其持有的56.7萬元出資額轉讓給張偉宇;竇峭奇將其持有的93.3萬元出資額、150萬元出資額、265.2萬元出資額及938.1萬元出資額分別轉讓給張偉宇、黃純禮、馮新剛及嚴平,上述股權轉讓價格均為0元。
然而僅僅一個多月左右的時間,2020年6月18日,張偉宇又將其持有的150萬元出資額轉讓給竇峭奇,股權轉讓價格為0元。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格藍若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竇峭奇和竇亞奇。竇峭奇直接持有公司35.24%的股份,并通過鑫榮理咨詢及鑫榮格咨詢分別控制公司4.22%及6.1%的股份,竇峭奇合計控制公司45.56%股份的表決權;竇峭奇之弟竇亞奇作為一致行動人,直接持有公司6.84%的股份,與竇峭奇合計控制公司52.4%股份的表決權。
此外,2021年2月,竇峭奇、竇亞奇簽署了《共同控制協議》,約定雙方作為格藍若股東期間在行使股東權利和履行義務時始終保持一致行動,明確了發生意見分歧或糾紛時以竇峭奇意見為準。
值得一提的是,竇峭奇和竇亞奇系兄弟關系,二人都曾在武漢城市建設學院擔任過實驗員。竇峭奇1961年出生,畢業于武漢工業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大專學歷;竇亞奇1964年出生,畢業于武漢市廣播電視大學工業企業管理專業,大專學歷。
產品結構單一客戶集中度高,2022年扭虧為盈凈利暴增10倍
資料顯示,格藍若主要從事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裝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及相應在線監測平臺開發建設等技術服務。2020-2022年(以下簡稱“報告期”),上述業務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5.69%、95.62%和99.93%。公司產品結構較為單一,對電網客戶需求變化等不確定因素所引起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弱。
目前,格藍若是電力領域智能感知產品與服務提供商,公司客戶主要集中于電力行業。報告期內,格藍若對國家電網及其下屬公司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99.96%、84.88%和51.2%,集中度較高。
除了客戶集中度較高外,格藍若的業績也是極其波動。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893.67萬元、5621.55萬元和4.17億元,同比分別為44.38%、642.45%;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03.73萬元、-1894.71萬元和1.8億元,同比分別為-288.77%、1050.49%。
對于2021年凈利潤大幅下滑,格藍若稱主要系公司處于業務發展初期,注重研發創新投入和業務拓展,公司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和銷售費用等增長較快,大于公司營業收入增長幅度。另外,2021年公司確認股份支付1804.38萬元。
得益于電網智能化發展趨勢加快及公司產品得到國家電網等客戶的認可,在營業收入增長迅猛的同時,2022年格藍若扭虧為盈,凈利潤增長10倍。與此同時,2020年、2022年,公分別現金分紅1840萬元、8500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格藍若的毛利率呈現下滑趨勢,但是卻高于行業均值。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88.9%、82.37%和82.59%,而行業平均值分別為61.67%、58.74%個54.46%,僅2022年就相差28.13個百分點。
不過,因格藍若所處的行業具有技術更新迭代快的特點,產品在進入大規模應用后銷售價格會呈現一定下降趨勢,技術的不斷成熟、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劇亦會導致產品單價下降。報告期內,公司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裝置銷售單價分別為112.9萬元/套、114.15萬元/套和108.76萬元/套,銷售單價總體略有下降。
此外,格藍若的產能利用率雖然逐年遞增,但是仍舊不飽和。報告期內,公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55.12%、71.9%和80.66%。而本次IPO,公司還打算投入3.25億元擴大產能,最終實現年900套互感器計量性能智能監測裝置產品、900套電能計量裝置數據綜合采集與在線監測設備產品的生產能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