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乘聯會發布4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點出特斯拉漲價是“很好的信號”。
此前,特斯拉在四天內兩次漲價。對于“好”在哪,乘聯會表示,這體現車企對經營質量的關注,有利于改善消費觀望心態。讓消費者走出過度期待降價的預期,恢復正常的購買節奏。
(資料圖)
一段時間以來,價格戰彌漫車市。一開始新能源汽車彼此血拼,局部戰爭隨即打響。新能源車市場成長壯大已經撼動了燃油車的市場格局,后者紛紛加入,意味著戰事全面升級。
價格戰一旦啟動,仿佛停不下來。互相之間是油電對決,共同而言是面臨消費萎縮的困境。銷量、利潤雙升皆大歡喜,但現階段二者基本不可能兩全。
車企以價換量的算盤,在消費者一端也未必照單全收。降價潮很快在市場上創造了非理性預期,消費者駐足觀望,理所當然認為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降價換銷量的效果越來越差。
沒有供需兩側的雙向奔赴,市場不可能形成健康發展的良性循環。大降價之后,訂單狂歡并沒有如期到來,3月汽車產銷雖然恢復,但汽車銷售利潤率也僅有4.7%。
價格戰讓考慮買車的人更想觀望。沒有人真正喜歡價格戰,東風的苦,燃油車都清楚。在嚴酷的競爭形勢下,本就虧損的新能源車企更是被迫咬牙跟進。
沒有一家企業不存在成本紅線,更沒有一家車企能不計得失后果一直打下去。價格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是好事。
一味降價短期內犧牲利潤,長期看還有可能干擾車企后續發展。即便少部分消費者能夠從中短暫獲利,大多數消費者的長遠利益可能得不到保障。
價格戰贏得的時間窗口,只會越來越小、越來越窄。最嚴的國六b標準即將實施,燃油車庫存壓力不容小覷。新能源汽車比拼智能化,車企還要安排大筆資金投向新技術研發,才能保證在競爭中不會出局。
從過往的經驗看,每次價格戰的發動者,都是有能力完成技術升級的“價格殺手”。一些只靠低質低價模式發展的企業會不斷邊緣化,甚至最終走向破產重整。而只依靠價格戰、抄襲爆款創造銷量,其上升勢頭很難長久維持。
價格戰打不出真正的銷冠王。進入高質量發展時期,在全社會整體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汽車業只會大步向前步步精進。無論燃油車還是走向世界的新能源車,核心研發能力、制作工藝、智能化水平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