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經銷模式多元化發展是趨勢

發布時間:2022-02-24 10:52:12  |  來源:中國汽車報  

兜兜轉轉,過了幾十年以后,在汽車流通行業,直營和代理模式重現江湖。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直營和代理模式的回歸是由新造車企業及新的技術手段推動的,并且頗有欣欣向榮之勢,甚至有人提出“4S店將加速退出歷史舞臺”。筆者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汽車經銷模式在我國經歷了數次變革。40多年前,在政策放開的推動下,類似如今廠家直營的自銷模式開始出現。1979年我國開始允許汽車生產廠家在滿足商業、外貿、物資部門需求后,其余部分按照國家價格政策自行銷售,汽車廠家的產品自銷模式初見雛形。上世紀90年代,汽車商品流通由單一渠道發展為多種渠道并存,各種展銷會、交易會、博覽會在各地舉辦,汽車有形市場得到全面發展,品牌專賣店開始出現。正是在這一時期,汽車生產企業開始嘗試自建銷售流通體系,逐步引入市場機制,市場價格體系逐步建立。但所有車企依靠自身力量建立大量銷售網絡是不經濟的,1995年我國開始推行汽車代理制,對汽車實行傭金代理制銷售,但由于種種原因并沒有延續下來。

1999年3月,我國第一家集“整車銷售、售后服務、零配件供應及信息反饋”四位一體的廣州本田汽車特約銷售服務店在廣州黃石路開業。此后,4S店模式快速發展成我國汽車流通行業的主要模式。經歷20多年的發展,如今我國汽車4S店數量已經達到2.8萬家左右。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不僅為消費者購車、用車提供了較高品質的服務,同時也分擔了廠家的品牌宣傳壓力、網點建設壓力和庫存周轉壓力。客觀上,授權經銷商發揮了汽車廠家消化存量“蓄水池”的作用,令廠家能夠集中資源投入生產。

不過,隨著造車新勢力的涌入及新品牌的出現,直銷和代理模式重新回歸市場,汽車銷售模式多元化探索由此開啟。通過線上直連客戶,特斯拉將銷售功能搬到了網上;因為采用以銷定產模式,所以特斯拉無需經銷商來消化庫存;憑借品牌自帶的流量,特斯拉也不需要招攬經銷商開設4S店為其品牌背書。追隨特斯拉的腳步,蔚來、理想等國內新造車企業同樣采用了直營模式。由于不用為砍價耽誤時間,再加上用戶能夠直接將用車體驗反饋給廠家并得到回復,直營模式迅速“圈粉”。而傳統車企則有所顧忌,對它們來說,摒棄已有的4S店體系、重新投入資源開展直營銷售并不是最經濟的做法。因此,上汽奧迪、大眾ID.系列采用了代理制模式,代理商基本來自之前體系內的經銷商。在代理模式下,經銷商不用積壓資金,同時也不以賺差價盈利,而改為賺取銷售和服務傭金。

存在即合理。與40年前自銷和代理模式出現相同的是,如今汽車產業再次面臨大變革,新產品和新技術必然要求與之配套的新的汽車銷售模式出現。筆者認為,以上幾種模式并沒有絕對的孰優孰劣,今后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廠家在直營模式下能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消費體驗,那就堅持直營;經銷商希望嘗試銷售新品牌,同時降低自身承擔的風險,那就申請成為代理商,專注銷售和客戶服務;未來傳統汽車4S店的功能也可能被拆分,出現2S店、3S店。汽車銷售模式多元化趨勢不可阻擋,不同企業采取最適合自己品牌定位和發展階段的經銷模式就是“最佳模式”。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