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求生新路,神龍汽車“分居”不“分家”

發布時間:2022-02-24 10:52:12  |  來源:中國汽車報網  

日前,有消息稱,Stellantis集團和東風集團的合資公司——神龍汽車將進行架構調整。知情人士透露,東風內部稱這次調整為“兩室一廳”模式,即神龍汽車作為生產基地保留,保持現有股比;旗下兩大品牌,東風標致由法方主導,東風雪鐵龍由中方主導。其中,“兩室”指旗下兩個品牌(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將分別由一方進行主導;“一廳”指共用現有的商品企劃、技術、質量、工業生產等公共領域。盡管“兩室一廳”的調整尚未得到官方確認,但從種種跡象判斷,這一計劃極有可能在商討后落地,神龍汽車的這種內部調整能催生出怎樣的火花引人關注。

“兩室一廳”呼之欲出

據了解,調整后,東風雪鐵龍和東風標致兩大品牌將有不同的主導者,不再沿襲此前的統一步調,在中法雙方各自的主導中推進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就在“兩室一廳”方案被曝出之際,還有傳聞稱,神龍汽車股比將有所調整,調整后東風標致由法方控股,外方擴股至75%,東風雪鐵龍由中方控股,中方擴股至75%,而原神龍汽車則將作為生產基地保留,成為兩大品牌的代工廠。對此,神龍汽車相關負責人對外回應:“目前股東雙方還在談判,神龍汽車的股比不會調整,只是內部分工可能有所變化。”

在雷諾、DS等法系品牌相繼退出中國市場之后,神龍汽車旗下的標致、雪鐵龍兩大品牌何去何從備受關注。不過,法方明確表示不會放棄中國市場。有消息稱,Stellantis集團宣布將于3月1日公布其在華全新戰略規劃,這也使得外界對神龍汽車的未來發展充滿期待。Stellantis集團全球執委會成員、中國區首席運營官、神龍公司副董事長奧立維曾表示:“Stellantis集團在中國市場,優先要做的就是繼續使神龍汽車重振起來。Stellantis和東風公司還是會繼續提供支持,在商務領域上有特殊的支持,在技術集成費方面也有減免,包括其他方面的財務支持。此外,Stellantis與東風公司之間的戰略合作,已經不僅局限于中國市場,而將拓展至全球范圍。”神龍汽車也強調,公司股比不會發生變化,股東雙方仍將保持緊密的戰略聯盟關系,共同致力于神龍汽車的發展。

盡管“兩室一廳”的調整尚未得到確認,但卻得到不錯的反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標致和雪鐵龍兩個品牌由中法雙方各自掌控,應該是件利好的事。過去這兩個品牌的一致行動并沒有呈現太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這方面,其他合資品牌如南北大眾、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等,都是在不同企業的掌控下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東風標致和東風雪鐵龍可以從這些品牌的市場推廣中借鑒管理經驗。崔東樹強調,不能簡單地認為內部沒有競爭、一致行動就是利好,目前看,神龍汽車這種“兩室一廳”的調整方案,對其發展應該是利大于弊。

想翻身還有諸多挑戰

“在中國汽車行業的合資股比限制放開后,各方都在謀求在這一市場的商業利益最大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書林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神龍的調整可以看作是股比限制放開后,合資企業尋求更好市場化發展的一種嘗試。

成立于1992年的神龍汽車,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合資車企之一,也曾推出過富康這樣家喻戶曉的爆款車型,但近些年的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在2015年達到70.48萬輛的銷量成績后,神龍汽車的銷量一路下滑。2016年到2020年,銷量分別下降15.2%、36.85%、32.89%、55.17%、55.74%,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銷量腰斬,讓神龍汽車不得不進行各種嘗試以扭轉在中國市場的頹勢。

2019年,神龍汽車發布“元”計劃,并提出“雙品牌店”布局;2020年10月,神龍汽車又發布“元+”計劃,以“產品更中國、營銷更精準、服務更信賴、運營更高效”為口號,準備踏上復興之路。公開數據顯示,目前,神龍汽車在全國有72家雙品牌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雙品牌協同戰略在銷量低谷期可以有效降低建店成本,并相對較快的覆蓋品牌空白區域,穩定銷量和售后服務,但同時也存在一定弊端。在標致和雪鐵龍兩個品牌存在差異化的情況下,雙品牌店增加了終端銷售的管理成本和難度,同時帶來不均衡競爭。數據顯示,雙品牌店運行以來,平均單店銷量整體高于單品牌平均單店銷量,盈利水平相對單品牌店也較好,但其投入也較單品牌店要高。

在股東雙方的大力支持下,神龍汽車在2021年出現了很大變化,新車型也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成績。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神龍汽車銷量達到10萬余輛,同比增長100.07%,如期完成銷售目標。其中,東風雪鐵龍全年銷量同比增長137%,東風標致全年銷量同比增長74%。2022年,神龍曾提出在2021年基礎上翻番,沖擊20萬輛銷售目標。新調整方案能否如預期般幫助神龍汽車在銷量上繼續反彈,備受關注。

雖然“兩室一廳”合資雙方各執掌一個品牌的做法,給雙方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但這種“分居”的做法也不是完全沒有弊端。共用商品企劃、技術、質量、工業生產等既有公共領域之外,在未來新車型的開發過程中,中方主導的雪鐵龍品牌是繼續沿用法方的技術和產品開發思路,還是另謀出路?在車型導入方面,雪鐵龍能否如標致一樣得到法方同樣的支持等問題都懸而未決。這些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雙方“分居”單干后的市場表現。

合資公司應保持股比穩定

“在神龍內部,分開單干的想法早就有了。中方有人曾抱怨法方過于強勢,但又沒能抓住中國市場需求推出更多新產品。如今‘兩室一廳’的調整也是順應了企業內部變革的需求。”一位接近神龍的業內人士透露。Stellantis集團首席執行官唐唯實在總結神龍汽車在中國失利原因時曾表示:“我們的產品在歐洲取得了銷售的成功,但在中國卻銷量慘淡,原因是我們對中國消費者傳遞的品牌價值,傳遞品牌價值的方式,以及我們理解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方式有所偏差。此外,在運營方面,我們的業務機構在華的運營效率也出現了問題。”

“在股比放開后,合資各方都會有更多不同想法,但宗旨都是尋求商業利益的最大化。”正如張書林所言,在沒有了政策限制的、完全市場化自由競爭的中國汽車市場,中外雙方、合資公司的各方都會尋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各合資公司也難免會出現利益再分配。在合資公司利益再分配的過程中,綜合競爭力是決定一個企業在合資公司中話語權甚至利益分配的根本保障。如華晨寶馬,與寶馬擁有更強的話語權從而順利實現股比的提升不同,神龍汽車過去幾年的表現,讓法方變得不那么強勢。甚至有分析認為,過去幾年,神龍汽車在中國市場上銷量的不斷下滑,根本原因就在于法方未能根據中國市場的變化,推出滿足需求的產品。尤其是在近兩年的電氣化、智能化轉型中,法系產品要滯后很多,未能跟上中國市場的需求,拖累了神龍汽車在中國的發展。“今天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與幾十年前已經大有不同,尤其是合資企業的中方,對外方技術的依賴已經沒那么強了,我們完全有能力在新產品的開發等方面做更多主導性工作,進而提升在合資公司的話語權。”張書林說。

張書林還強調,盡管合資股比限制已經放開,各方追求商業利益的最大化也無可厚非,但各合資公司都不應輕言股比變化,而是要根據各自需求結合中國市場特點,審慎對待。而且,在合資公司的未來發展過程中,也不應僅局限在中國國內市場,而應該充分考慮合資公司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問題。

關鍵詞: 神龍汽車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