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國和美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召開期間發布了《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以下簡稱“聯合宣言”),這讓世界各國備感驚喜和振奮?!奥摵闲浴钡诎藯l是專門針對減排甲烷(CH4)而言的。
在“聯合宣言”發布之前,11月2日,即COP26開幕后的第2天,包括美國在內的105個國家共同簽署了“全球甲烷承諾(Global Methane Pledge)”,提出到2030年,將全球甲烷排放量在2020年的水平上至少減少30%。
以前是二氧化碳、臭氧、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氫氟化合物,現在,甲烷被放在了溫室氣體的聚光燈下。那么,為什么要限排甲烷呢?專家們的研究結論是,自2007年以后,全球甲烷排放量大幅增加,而甲烷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相對較多;甲烷在大氣中的“壽命”雖然比較短,只有10年,遠不及二氧化碳的100年,但其升溫效應卻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
那么,為什么最近10多年來全球大氣中的甲烷含量暴增了呢?專家們解釋道,中東石油和北美頁巖氣開采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甲烷,各大產煤國在煤炭開采過程中釋放出大量甲烷,亞洲和非洲人口增長、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廢物和廢水增加,拉丁美洲、非洲的牛肉和乳制品生產過程中排放出來的甲烷持續穩步增加。
具體到中美兩國主要的人為甲烷排放源來看,美國的情況是化石燃料和煤炭開采約占2/5,動物腸道發酵和糞肥沼氣處理約占2/5,垃圾填埋場氣體約占1/5;中國則主要是煤炭開采、水稻種植、反芻動物養殖業和廢品處理行業。
研究結果表明,如果現在不采取措施控制甲烷排放,到2050年,大氣中的甲烷含量將比現在高約30%。如果使用現有的技術來減排,只能消除約38%的甲烷,無法實現把全球平均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1.5℃以下的目標。
在“聯合宣言”中,中方的承諾是“中方計劃在其近期通報的國家自主貢獻之外,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國家行動計劃,爭取在21世紀20年代取得控制和減少甲烷排放的顯著效果。”
可見,在今后9年時間里,在中國,大力減排甲烷將是一場涉及很多行業和領域、力度很大的環保運動。
那么,汽車制造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甲烷嗎?筆者還不曾聽說過;即便有,量也很小。這樣的話,減排甲烷對于汽車產業而言豈不是一件風牛馬不相及的事?其實不然,別的行業都在捕捉和存儲甲烷,汽車可以燒甲烷,既可大幅降低尾氣排放污染程度,又可給內燃機產業延壽,豈非兩全其美?
在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當中,就有“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和“加強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管控。制定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的規劃內容。甲烷汽車就屬于清潔能源汽車。
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天然氣被視為清潔能源,甲烷自然也應被視為清潔能源。那么,甲烷汽車的排放效果如何呢?我們來看一個實例。2018年年底,某家跨國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SCALA的兩廂轎車。這款小車使用的燃料就是甲烷,其發動機是用燃油發動機改造而來的。為了使甲烷充分燃燒、車開起來不“肉”,該車發動機上配裝了一個名為“分裂處理器”的裝置。這款甲烷發動機可產生66千瓦的最大功率,百公里耗氣量為3公斤。與相同排量的汽油車相比,這款車百公里能源耗費可減少六成左右,非常接近純電動車。有人分析道,在甲烷汽車基礎上搞一個強混合動力版本,尾氣排放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就更少了,用車的能源費用也更低了,這確實是個好主意。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說:“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甲烷也可以算作非化石能源,這一點可以從前述的人為甲烷排放源種類看出來。所以說,甲烷捕捉量足夠大之時,就是甲烷汽車為非化石能源占比做貢獻之時。
甲烷燃燒后的物質是二氧化碳和水。雖然免不了排放二氧化碳這個溫室氣體,但二氧化碳加熱大氣的能力還是比甲烷小一些,只能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了。當然,如果能夠利用綠色技術把甲烷當中的碳元素去掉,只剩下氫元素,那自然就完美了,甲烷就成了氫燃料電池汽車的“草料”了。秦淑文《中國汽車報》(2021-11-15 0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