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句詩陪伴著馬凱銘走過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路——創業。
當代有志青年,銳意創新創業,反哺母校,現在是重慶浩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的95后馬凱銘便是無數“優秀青年校友”的代表之一。
回想起,自己的創業之路,馬凱銘坦言并非一帆風順。1999年出生的他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少年沖勁,也有著“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理想抱負。最終,他在這場創業征途中,奔赴了屬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馬凱銘形象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求學山城:一場學無止境的“人生旅程”
夢想的起點源于向往。
懷揣著對重慶這座城市的向往,馬凱銘報考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大數據物聯網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從遙遠的寧夏來到這座別具煙火氣息的山城。
“南山可移,日月無追。”來到學校后,馬凱銘勤奮學習。在他看來,學習沒有捷徑,是一個勤能補拙的專業。無論是否有天賦,只要夠勤奮,都會有明顯的收獲。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馬凱銘也不會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敢于接受不一樣的挑戰。
“我大一的時候參加了勤工助學,當時的崗位是招生就業處的助理。一是想學點有用的知識,二是這個崗位每個月有一些補助,畢竟當時已經過了十八歲,急切地想獨立起來。”
大二的暑假,馬凱銘選擇留校協助老師完成新生招生工作。新生的錄入、電話短信發送、錄取通知書的打印等一系列的流程他都一絲不茍的完成,因為這關乎到每一個新生的人生,絕對不能有絲毫差錯。
“耐心、細心、責任、擔當、尊重都是當時學會的,也影響了我未來學習和做事的態度。”2021年畢業的他,回想起剛入校的自己,青澀內向。但提起那段經歷,唯有感謝那段努力上進的時光。
在學校,馬凱銘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更遇到了他人生的引路者,他的輔導員,也就是現在浩川文化的另一個主要負責人。“我很感謝他,創業時有什么困難都會和他講,他也一直鼓勵我、支持我。”學校的經歷總是讓人細細品味,當時的稚嫩、青澀、無畏歷歷在目。
馬凱銘作為華商云服務邀請嘉賓出席活動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創業之路:踏浪而行,乘勢而上
馬凱銘始終堅信,時代瞬息萬變,要想長遠立足于未來,就必須乘勢而上,踏浪而行,做出一番事業。大三時,馬凱銘就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大賽,順勢而為創立了品牌——百杞緣。
馬凱銘創立品牌——百杞緣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我的家鄉是寧夏,家里就是普通的農民,以種植枸杞為生,當時最想的就是幫父母分擔壓力。”馬凱銘家鄉的鄰居都是農民,主要經濟來源就是枸杞等作物。
“除了想幫父母,也還是想通過自己的能力去幫助我的這些鄰居。”馬凱銘說著,“看到鄰居們拿著高于以前三、五倍的收入,心里由衷的開心,這是對我的一種認可。”
談起創業資金的由來,馬凱銘不禁苦笑,顯然這段經歷在他看來并不輕松。
“大學時的我其實稍微有點內向,當時為了鍛煉我自己,送外賣、發宣傳單、做銷售等都鍛煉了我與人交往的能力。那四個月里我真是什么工作都做過。”為了存創業資金,馬凱銘從大三起就開始一個月打三份工,合租在條件并不好房子里,除每月三百塊錢的房租,伙食僅兩百左右。
“因為我是北方人,隨身都背著饅頭,餓了就啃這個!”講到這馬凱銘還笑了一下,個中酸楚其實只有自己才能感知。四個月的打工之旅,省吃儉用下的馬凱銘終于存下了第一筆創業資金,創立了他的第一個公司——重慶銘揚科技有限公司。雖然現如今這個公司因為種種原因而注銷,公司業務也已并入了浩川文化,但這段經歷卻依然是馬凱銘最寶貴的人生財富。
或許是曾經經歷過苦難,于是也更想向別人伸出援手。
“有時候看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時候,都會看到我自己的影子,創業真的很難。”采訪中,馬凱銘多次提到,現在就業大環境不算樂觀,所以他很想為畢業生做些什么。
為此,他和母校達成初步合作,想為在校生提供一個既能學到專業知識,又能獲得就業崗位的平臺。“因為知道創業的困難,所以希望能在我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助他們。”
創業之路注定困難重重,有人在半路上放棄了,而有的人終會成為最后的贏家。他們摔倒過、難受過、挫敗過、失敗過,但還是會爬起來,一步一步到達他們夢寐以求的“烏托邦”。
在夢想面前,每個人都渺小得像塵埃一樣,但如果每一個渺小的我們都能充滿正能量,就能更接近夢想一步,馬凱銘正是這樣一個微小卻不平凡的“追夢人”。
面對未來,他總是充滿期待,不辜負母校對自己的栽培,永不停止學習的腳步,更深地挖掘自己的潛力,抱著“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砥礪前行。
關鍵詞: 工程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