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質量作業體系,答好“雙減”考題|高新實驗一小:“學生的作業本,我們的答卷本!”

發布時間:2021-12-28 23:04:18  |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編者按

7月24日,《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開發布,鮮明提出“雙減”方略——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保證學校課后服務時間,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拓展課后服務渠道……

2021年,對于教育行業而言,“雙減“是最熱的話題,也是學校與家長頻頻談及的話題。“雙減”中,如何“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是學校思考、家長擔憂的問題。

其中,學校作為育人主陣地,面對時代考題——如何建設科學合理的作業體系,是這學期以來重中之重的工作。為此,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實驗小學校(簡稱高新實驗一小)自開學之初,便緊緊圍繞“高質量作業體系”建設開展了系列工作,推進“雙減”落實落地,答好“雙減”考題。

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訪高新實驗一小的“答卷人”,瞧一瞧他們的“雙減”答卷!

高新實驗一小校園 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

校長唐敏:建設高質量作業體系,切實推進“雙減”工作

作業,不光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更是一個研究課程、推進學習方式變革的切入點。

在高新實驗一小校長唐敏看來,“雙減”不是簡單的減掉作業量,然后為學生重新設計,“雙減”更深層次的意義,是新時代下教育的改革,學校應在辦學思想體系下,進行更長遠、更深程度的改革。

校長唐敏近照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為此,開學之初,高新實驗一小就通過問卷調查、教師訪談、作業檢查和分析等方法,探尋作業中每一個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作業的‘量’整體適度,但個別年級、班級偏多,存在還需回家完成作業的情況。作業的‘質’則是‘三多三少’,基礎性作業多、培養綜合素質的綜合性作業少;‘各自為政’布置多、統籌兼顧設計少;判斷性批閱多、描述性批閱少。”唐敏說。

以問題為導向,構建“雙軌并行,雙輪驅動”的工作范式。

唐敏介紹道:“針對作業問題,我們構建了教學部門、學科組、年級組和名師工作室、名優教師、全體教師雙軌并行,同時以行政、科研為雙輪驅動的研究及實踐范式。”

如何解決作業問題,扎實推進作業設計,讓學生的快樂“真正回來”呢?20個校級課題中,一半聚焦作業設計;以“五化”理念為指引,落實作業優化設計;作業實施評估,納入教學督導室;實行特色作業展評,鼓勵作業多樣化、多層次;學科教師競賽,共論作業設計探索;建設作業優庫,系統化設計整學期作業……

“雖然整個過程內容較為分散繁瑣,但為了做得精細且系統化,我們在不斷地梳理、總結、再實踐,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有更多空間提升。”唐敏說:“我們希望學生能從以前的做作業,轉變為輕松愉悅的‘玩作業’,在‘玩’中學知識。”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實驗一小不僅僅在作業設計上“下功夫”,更在作業習慣、作業評價、作業講評上做全面提升,形成閉環管理,讓“雙減”貫穿作業的整個過程。

“雙減”在行動,作業在設計,“美的教育在創造”。2021年,高新實驗一小作了辦學二十周年的成果展示和階段總結,為答好“雙減”考題和迎接下一個十年到來,高新實驗一小將以“美的教育在創造”為引,構建高質量作業體系,為“雙減”答卷添新彩。

教師程治祿:創新作業形式,激發學習興趣“活力”

“晏晏,晏晏你的作業怎么寫得那么好啊?”“哦!我明白了,晏晏,你是不是讀書時用筆在書上批注,不會的詞語用筆圈上,讀完后就去問家長……”

“她,圓圓的臉蛋,淡淡的眉毛下有一雙機靈的眼睛。她字寫得可漂亮了,每個字都是一筆一劃,仔仔細細,從不馬虎……”

“這就是我們班的‘進步大王’周煜然,我要向你學習,一起加油,一起進步!”

……

教師程治祿近照彭云升攝

這樣一句句夸贊的話,充盈在語文教師兼班主任程治祿所帶的班上,讓教室的學習氛圍瞬間變得輕松而愉悅,美好而明媚。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作業完成度也非常高。

“有了輕松的學習氛圍,孩子們學習起來會更加得勁兒,也不用我像以前督促著。”程治祿笑著表示,“夸贊他人優點”只是班級活動中的一項,還有“秘密小天使”“興趣小偵探”等諸多活動。

班級活動夸贊他人優點學校供圖華龍網發
學生繪制的飛行棋學校供圖華龍網發

而這,都源于在學校的探索下,老師們的積極實踐。談及“雙減”,程治祿說:“初時我們也焦慮,擔心作業量控制后,學習質量得不到保證。”“但焦慮的時間非常短暫,因為學校很快就制定了系列措施,身為老師,我們必須盡快投入到作業設計的教研中去,提質增效,解決孩子的作業時間問題、家長的作業輔導問題。”

學生閱讀課外書繪制的連環畫學校供圖華龍網發

如何讓學生“愛上”作業?如何通過作業,鞏固基礎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基于此,程治祿對作業設計進行了方式創新,通過思維導圖、兒童游戲、情景表演等多樣形式,讓每一個孩子參與其中,體驗有趣的學習過程。

“像一些知識難點,我會讓孩子們做在飛行棋棋盤里,他們在課間就會下著玩,邊玩邊學習。其中,他們最喜歡的是思維導圖,積極性可高了!”程治祿說:“平時課堂上,也會組織學生用情景表演,來幫助他們理解一些文言文課文,例如《司馬光砸缸》。”

過程中,作業設計融化學科界限,活化形式,同時多層優化內容,內化課程標準,細化時間管理,真正將“五化”理念融于作業,實施于作業。

家長黃國琴:從作業中“解脫”,重返“溫柔的媽媽”

“媽媽,現在幾點了?能吃飯了嗎?我要和小伙伴一起去玩。”

“好了好了,來吃吧,吃完去玩……”

回想“雙減”以來孩子的變化,身為家長的黃國琴笑著說:“我做飯晚了會兒,他就催著我,著急出去玩。”而這,是以前少有的情況。

家長黃國琴近照 彭云升 攝

“因為在學校就能把作業完成,所以我就不用再輔導了。”黃國琴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笑道:“我終于不用變‘暴躁的媽媽’了。”

問及“雙減”焦慮,黃國琴說:“最開始有點擔心,但在學校的疏導和老師的耐心溝通下,我漸漸地也靜下心來,減掉了孩子不必要的補習班,觀察孩子的成長變化。”

據黃國琴介紹,因為高新實驗一小有課后延時,老師們對作業的量與質都把控得很好,所以孩子回家后,都是看看書,進行日常的閱讀打卡,或者出去玩耍。有時會有親子作業,例如縫沙包,黃國琴會和孩子爸爸陪他一起縫,一個教,一個學,親子關系越發和諧。

孩子周末打卡美食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發

同時,周末的活動安排也越發豐富。黃國琴表示,“雙減”后,孩子的周末空了出來,身為家長,則一定要安排好。因此,美食打卡、書吧閱讀、科技館探索、家庭旅游成了黃國琴一家的周末日常。

汪躦(左)國林澤(中)范怡寧(右)合影 彭云升 攝

學生成長:“雙減”賦能,促多姿多彩的成長生活

“我發現,有的小伙伴以前作業效率比較低,還影響睡覺,導致學習狀態不好。但‘雙減’后,大家基本都能在學校完成作業,效率高多了!”六年級八班學生汪躦表示,因為發現了身邊小伙伴的問題,她還以“睡眠”為主題,創作了一幅畫。交流中,汪躦透露,自己每天的回家日常是跳繩和看書,周末會跟家人去親近大自然。

課后服務中學生學習樂器 彭云升 攝

六年級七班學生國林澤說:“周末爸爸媽媽會帶我去奧體中心體驗各種項目運動,天氣好時放風箏,或者騎自行車。我和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關系也越來越好。”

課后服務中學生水墨畫 彭云升 攝

“在學校延時服務中,我能把作業全部寫完,然后等老師講《三國演義》的故事。”五年級二班學生范怡寧說:“回家后,我會練習鋼琴,彈奏各種曲子。”據她介紹,家庭聚會是她最喜歡的事,因為她能與家人一起分享討論書中或生活中的有趣故事。

記者手記:

一道作業題牽涉千家萬戶。“雙減”后,為解決作業問題,學校紛紛作了系列探索與舉措落實。

高新實驗一小,以“美的教育在創造”為引,從一開始,便緊抓作業核心問題,從“問題導向,有的放矢”“任務驅動,科研引領”,到“項目推動,務求實效”“閉環管理,全面提升”,層層深入,將作業作為重點攻克對象,將“五化”理念融于作業設計,不放過作業體系中的每一個細節。

最后,學校通過建設高質量作業體系,不僅推進“雙減”工作落實落地,還減少了老師的焦慮、家長的輔導,增加了學生的快樂,豐富了校園生活。

這無疑是高新實驗一小人就“雙減”考題,交出的“最具創造的答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