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4日20時訊(劉宇)12月23日,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舉行了“‘雙減’背景下小學編程課堂教學專題研討”主題教研活動。
動手實踐為聲音編程
把課程教研做精做細
“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什么聲音?”在3段不同的音頻播出來后,金州小學二年級的同學們興致勃勃的依次猜出了警車、消防車、救護車發出的聲音。
“那同學們,再聽聽這是什么聲音呢?”
“是上課鈴聲!”
在這堂以“聲音”為主題的主題教研課上,老師們利用巧妙的課前設計正式拉開了課程的序幕。這是一堂由聲音、視頻引入的集趣味與知識于一體的編程課,科技組的姜曉丹老師正帶領金州小學二年級的同學們學習如何為聲音編碼。
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校長肖建新表示,信息技術課這種技能與思維的學習與所有學科息息相關,為所有教師將來的教育教學所用?!半p減”后學校應減負増質、與時俱進,讓教育回歸本質。
這一系列巧妙的設計,得益于教師們精心的準備。有時候,一學期的研究,兩節課時間的展示,組內教師人人參與,個個登臺,或上課、或微講座、或主持……從選題背景到課標解讀,從教材分析到課堂觀察,從學習方式到問題解決,老師們坐而論道。
互動論壇式、成果分享式、戲劇表演式……形式豐富多樣的課程,不僅吸引著班上的同學們,同時還吸引著坐于教師后方“聽課”的教師們,有時候,課間3分鐘的練習時間,聽課的教師們甚至比學生討論得還要熱火朝天。
全學科全學期教學探究
把“雙減”工作落地落實
此外,這學期語文、音樂、數學等全學科各組的教師們還進行了《洗手絹》《沉浸式探究學習》《認識平行四邊形》《初探綜合實踐活動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等教研課程,分別展示了這學期各學科的探究方向和成果,切實把“雙減”工作落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研究前,有的教研組大量閱讀與主題相關的著作、文獻資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理論支撐的研究有深度;有的教研組做了大量的調查問卷,讓研究更真實,更有針對性;有的教研組將研究主題與課堂相結合,全組老師同課異構、同課同構,比較中分析。通過扎實真實、深入深刻的研究,提升教師研究能力,夯實教學質量。
據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副校長李曉瓊介紹,這是金州小學的“金州1+N課”中“N”的一種。在教學中,“1”代表的是推門課,即教師們可以隨時推門聽任何一位老師上課;“N”則代表了骨干課、主題教研展示、教研課等一系列的教師學習課程。
金州小學二年級的張同學曾在課后說道:“我們更喜歡上這樣的課程,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變得更加積極、團結,組長能提升組織能力,組員們則可以提升傾聽和判斷的能力?!?/p>
天天都有推門課、周周都有研究課、月月都有主題教研……重慶兩江新區金州小學從辦校至今,不僅是學生數量在上增,學校也在不斷引入優秀的教師,進行課程探索研究,以保障優質的課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