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雙減”更好落地,復旦大學和楊浦區啟動大中小一體化專業化課后服務支持體系建設
17位復旦教師的“課程包”充實中小學課后服務
“雙減”落地兩月有余,家長和學生對課后服務的認可度如何?還有哪些課后服務難點需要解決?日前,復旦大學在楊浦區42所公立中小學(28所小學、14所初中)中開展“雙減”政策后課后服務的大樣本調研,上萬份調研結果顯示:家長和學生對課后服務總體滿意度較高,但同時,不少教師也坦言,課后服務的出現確實增加了工作量。
基于前期調研,楊浦區與復旦大學區校聯動,由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和楊浦區教育學院合作成立項目組,聚焦“雙減”政策后基礎教育學校在提供課后服務中遇到的新課題,啟動大中小一體化專業化課后服務支持體系建設。
記者獲悉,復旦大學已派出17位教師深入楊浦區中小學課堂,開設《小學生職業啟蒙教育》《中小學生體驗式情緒管理訓練》《聚焦學習能力的家長教育系列講座》等課程,形成1.0版課后資源服務包,以期為今后本市中小學校提供更高質量的課后服務探新路。
“最近學習壓力較大,怎樣舒緩情緒?或許,大家可以用顏色來描述心情,或者將煩躁的情緒編入歌曲唱出來。”日前,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李曉茹和上海市育鷹學校心理健康教師沈燕霞,為上海市育鷹學校學生上了一堂情緒管理輔導課。
李曉茹為中小學生上課,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記者從楊浦區教育局獲悉,隨著此次復旦和楊浦的“牽手”,未來,復旦將發揮教育學、應用心理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疊加楊浦區教育學院在基礎教育領域積淀的豐富教學經驗和研究優勢,雙方將共同開發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專業化課程資源包,充分利用“雙減”政策為學生發展留出的寶貴時間,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成長需求。
目前,雙方共同研制的《大中小一體化專業化課后服務支持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已經發布,17門課程打包形成1.0版課后資源服務包已經走入中小學。
“這次調研結果還顯示,目前中小學里的心理學和社會學教育比較缺乏。而大學里,應用心理學專業和社會學專業的畢業生也容易遭遇一定的就業壓力。”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黨委書記尹晨直言,這說明,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錯配”。
記者注意到,三年行動方案也提及,復旦將研究拓展高校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社會政策等專業下的學校心理工作和學校社會工作等全新的培養方向,并同時調整和完善相應的學生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要求,以期引導相關學科的學生“專業對口”。同時,雙方還將進一步探索建設專業指導團隊,提高參與各方的專業意識和專業技能。(記者 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