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已有一月有余 全市各中小學校發生了哪些變化?

發布時間:2021-10-14 21:24:40  |  來源:重慶日報  

運動場館學生多了,補班“涼”了

—— “雙減”落地一月看變化

“雙減”政策落地已有一月有余,全市各中小學校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作業負擔減輕了嗎?離開補班的孩子又去哪兒了?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學校:“5+2”全覆蓋,學生的睡眠時間增多了

“同學們,你們想測量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長度?”10月13日下午4點半,重慶天地人和街小學,在二年級(六)班數學老師周彥利的帶領下,一堂數學游戲課開始了。

師生們一起測量黑板的長度、課桌的高度、手掌的寬度,在一次次嘗試過程中,學生們對厘米、米等長度單位有了初步認識。

“新學期,學校在課后延時服務環節實行‘1+N’課程體系。”人和街小學副校長王蕾介紹,每天下午三點半放學后,參加課后延時服務的學生先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業;四點半以后,針對做完作業的學生,學校開設了多種多樣的“興趣課程”“社團活動”;未完成作業的學生,將繼續完成作業,確保作業不帶回家。

據了解,今年9月開學以來,我市各中小學積極落實“雙減”政策,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已推行“5+2”模式,即每周5天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課后延時服務。

“學生減負了,睡眠的時間也增多了。”渝中區大坪小學一項針對全校1700多名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雙減”前,每天睡眠時間達到10小時及以上的學生僅占5.63%,“雙減”實施后,這一數據躍升至82%,學生睡眠情況大幅改善。“雙減”前,學生不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補的比例僅為22.1%,“雙減”后,周末不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補的學生達到82%。

校外:運動館、圖書館、科技館、公園里中小學生多了

實施“雙減”后,記者觀察發現,運動館、圖書館、科技館、公園里中小學生多了起來,操場上孩子們的身影變多了。

10月9日,南山植物園,三四個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正在饒有興趣地觀察一株綠色植物的枝干和葉脈。“我們是同班同學,都是讀三年級的學生,周末我們都沒上培訓班,相約來逛植物園,這里空氣好,還可以搞野餐,我們都很開心。”其中一位梳著辮子的女孩子對記者這樣說。

10月10日下午6點,江北區石子山體育公園羽毛球場被預訂一空,里面學打羽毛球的青少年占了一大半。一位羽毛球教練稱,過去周末一般只有10個孩子來學,9月以來,每次至少有20人報名,人數翻了一番,都是中小學生。

此外,記者還發現,一到周末,圖書館、科技館里更是增加了不少青少年的身影。一位家長稱,“培訓班不上了,周末有更多的時間帶孩子參加各種趣味活動,開闊他們的眼界。”

培訓機構:生意變冷清了

“雙減”落地后,學科類培訓機構現在生意如何?記者先后到重慶南開(融僑)中學、重慶一中、重慶八中宏帆初級中學、重慶巴蜀中學等學校附的部分培訓機構進行了暗訪。

記者發現,培訓機構大多生意冷清,不少機構大門緊鎖,有的甚至已經貼上了招租啟示。在巴蜀中學附的一家仍在營業的培訓機構,原本張貼的學科類培訓的字樣已被全部撤下。該機構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原來一個班可以收幾十乃至上百人,“雙減”過后,學生也不愛來了,目前正“謀求轉型”,準備開設音樂、繪畫類的興趣班。

但在個別培訓機構,記者看到,一些周中的“一對一”“小班課”還在進行,一名陪伴孩子補課的家長便對記者說,“孩子成績不太好,在班上處于中下水,擔心孩子考不上理想的高中,所以還是送孩子來補補課。”

“‘減負’不能一邊‘減’,一邊‘加’。”一位資深教育專家表示,出臺“雙減”政策就是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學生們有時間自主思考,“家長與其把希望都寄托在輔導班上,不如想想怎么讓孩子回到主動學的路上。孩子愿意學,效率就高,成績自然也會慢慢好起來。”(記者 李珩 張凌漪)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