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一中學老師有償補課被解聘
網友支持讓老師回歸本業
最近,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的朋友圈被一則嚴正聲明刷屏——慈溪育才中學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對一名有償補課的數學老師解除勞動合同,清除出育才教師隊伍。
學校的聲明寫道,一名江姓男教師在擔任學校數學老師期間,給自己所帶班級學生進行有償補課,嚴重違紀違規。現已由學校解除勞動合同。聲明要求家長配合學校遵守禁止老師提供有償補課的規定,以免造成不良影響及經濟損失。
慈溪育才中學的聲明發布后,網上引來多種評論, 有網友叫好,稱學校有“五個不準”制度,這是為學校留一個清凈環境。網友提到的五個不準是:不準接受在校學生家長的請客吃飯;不準接受在校學生家長的禮品禮金(券)和手機紅包;不準向在校學生家長推銷教輔教材、網購產品、保險業務等;不準向在校學生家長借款借物;不準誘導家長給在校的自己的學生做有償家教。
因為有償家教解聘老師,在浙江教育圈很少見。上一次讓人印象深刻的解聘事件,可以追溯到2010年,發生在杭州育才中學。
當時,杭州育才中學解聘了兩名做有償家教的骨干教師。被解聘的兩名老師,教的都是理科,年齡三四十歲,在育才中學教齡3年以上,是學校的骨干教師,做過備課組長。
學校負責人在深感惋惜的同時,對解聘一事態度非常堅決:“育才中學每位進校的老師都要和學校簽下‘六不’承諾書,其中一條承諾就是‘不做有償家教,不在外兼課’。這是紅線,誰踩了誰就要出局,不可能有批評教育的機會。”
讓其中一位老師露出馬腳的,是初一新生的一次測試:那位教科學的老師帶班成績,竟然不如剛大學畢業的新老師,排名倒數第一。
接著,學校臨時決定召開一次教學質量分析會,會議很突然,所有老師都到了,就差這位老師沒到。學校給他打電話,不接,然后干脆關機。校長事后才知道,這位老師就是因為在上家教班,分不了身。
解聘另一位理科老師,是校長收到一封署名為“永遠的育才人”的應屆畢業生的批評信后做出的。這封批評信提到希望學校的“六不”承諾書不要成為擺設,暗示的就是有老師在做家教,學校沒有作出處理。校長明察暗訪,給“目標”老師直接打了電話,問他“有沒有做家教?”對方在電話里含糊其詞。最終校方解除了他的勞動合同。(記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