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規范管理政策

發布時間:2021-09-29 11:21:45  |  來源:工人日報  

各地將不再審批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規模占比將控制在5%以內——

多措施保障義務教育回歸公共屬

“雞娃兩年,想讓孩子沖擊一下建華小學的。不過現在關于民辦校的規范政策這么多,我們又猶豫了。”家住北京市海淀區的王霖孩子明年上小學,因為對口的小學屬于二流二類,便想讓孩子考一下附的知名民辦小學。為了這個目標,不僅這兩年給孩子報了英語、思維等培訓班,面對將來一年七八萬元的學費,他還戒戒酒,盡量壓縮生活開支。但是,隨著民辦教育領域多個規范文件頻頻出臺,他的想法動搖了。

無論是像北京這樣的大都市還是河南周口市那樣的小城,有很多像王霖這樣的工薪階層家長,既對優質教育有著強烈的需求,面對民辦校高昂的學費又不得不費盡心思開源節流。

在過去的十五六年里,我國民辦義務教育規模持續上升。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占比從2005年的4.47%逐年提升到2020年的10.8%。與此同時,公辦學校的在校生規模則相應減少。2020年全國共有民辦學校18.67萬所,占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總數的比例超過三分之一,涵蓋了各個層次和類型。教育領域“國退民進”問題嚴重,與此同時,其弊端也在發展中愈發凸顯,如學費高昂,破壞教育規則;“公參民”現象嚴重,辦學質模糊,破壞教育資源的分配衡等。

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認為,在民辦教育領域出現的一些不規范行為,不僅對教育事業發展全局造成一定負面影響,而且影響民辦教育自身的健康有序發展。從這個角度看,加強民辦教育、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管理不僅非常必要,而且意義深遠。

針對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規范管理政策:2019年,面對民辦校提前掐尖招生,沖擊招生秩序的頑疾,國家提出義務教育“公民同招”。今年以來,教育部等八部門明確要求,除符合“六獨立”要求的民辦學校外,其余所涉“公參民”學校均要通過不同形式轉為公辦校或停止辦學;根據中辦國辦《關于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的意見》精神,各地將不再審批新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在校生規模占比將控制在5%以內。

據記者了解,眼下,全國各地的民辦校迎來瘦身,多地通過嚴控增量、逐步消化存量來收緊和調減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如湖南、江蘇、四川、河南等地,紛紛調減了民辦中小學在校生人數。

據統計,民辦義務教育在校生占比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湖南等人口流出大省,民辦教育占比較高。不少學生家長需要外出務工,他們不放心農村公辦校的教育質量,但把孩子帶到流入地上公辦校又困難重重,民辦學校的多樣化服務讓家長們免去了一些后顧之憂。

這次政策調整,以中部縣城為代表,部分民辦校占比較高的縣域,將面臨新的財政和資源壓力。隨著民辦校分流,學生回歸公辦,不少鄉鎮學生要回歸鄉村公辦校,公辦校壓力陡然增大。

不少教育人士指出,在調減當地民辦義務占比過程中,充足的學位、老師編制以及地方教育財政經費負擔問題都是地方政府必須積極解決的問題。因此,在規范管理民辦教育的過程中,既要做到態度堅決,又要做到審慎穩妥。

對于民辦學校的此次改革,說到底,就是要讓教育回歸公共屬,降低教育成本,推進教育公。不過,規范民辦教育的同時,必須全面提升公辦學校的質量,得到家長追捧才是根本。(記者 于忠寧)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