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被家長們開發出了“電子保姆”新功能 360度無死角“云監護”看娃

發布時間:2021-09-06 08:51:15  |  來源:文匯報  

“看娃神器”日益流行,三百六十度無死角“云監護”

孩子究竟是否需要這樣的“電子保姆”

智能家居除了防火防盜,還能防孩子在家偷看電視?在房間裝攝像頭“遙控”孩子寫作業、通過路由器監控孩子上網痕跡……不少智能家居被家長們開發出了“電子保姆”新功能。

父母即便工作繁忙,也能利用360度無死角的“云監護”看娃,這令家長感到安心、高效。但是,對于家中多了一只時刻盯著自己的“眼睛”,不少青少年在社交媒體上“吐槽”:十分反感。

“讓孩子反感的,不是攝像頭本身,而是父母的全方位控制。”教育專家提醒,孩子的青春期往往是親子矛盾爆發的階段,不少矛盾的導火索,正是諸如在家安裝攝像頭這類“小事”。

善用還是濫用,取決于背后的教育理念

華東師范大學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張麒指出,工具和技術本身是中的,沒有對錯之分,監控技術也是如此,善用還是濫用,最終取決于家長的意圖和背后的教育理念。“尤其當孩子進入青春期,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使用攝像頭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被侵犯的感覺也會更強烈,從而引發親子沖突。”張麒建議,良好親子關系的構建,互信是基礎,基本的尊重是維護親子關系的基石。

家長履行保護義務,也要保護孩子隱私

不久前,江蘇一名14歲的青少年采取報警的方式,控訴父親在他的房間強制安裝攝像頭,侵犯了自己的隱私權。在法律界專家看來,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治理念在未成年人中的普及。華東政法大學教育法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刑事法學院講師王曉華從法律角度作出解讀:家長出于保護和監管的目的,在家門口、客廳、書房、臥室等裝攝像頭,本身是合法行為,不能算侵犯孩子的隱私權。在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更強調了家庭教育中家長的保護義務。尤其當孩子年幼時,在家安裝攝像頭,確實有助于及時發現水火災情、陌生人入侵等突發事件。但家長要注意的是,安裝攝像頭后需合理使用。攝像頭的使用范圍、時間等應根據孩子的年齡、別等綜合考慮,并盡可能向孩子公開相關的監控事宜。尤其是當孩子處于青春期時,父母更應注意照顧到孩子的隱私和尊嚴。

直面家庭沖突,是父母孩子都需經歷的一課

無論是家中的攝像頭,還是諸如板電腦、手機等其他“電子保姆”,都很容易成為點燃親子矛盾的導火索。對此,專家提示,家長在育兒過程中,有必要通過引導孩子建立規則意識以及必要的法治意識,想辦法從源頭上化解矛盾。

張麒說,由于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認知能力不同,對自身權利的認知也不同。家長的育兒方式,也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心理等作出必要調整。比如,在幼兒階段,父母要負擔起更多的責任,需要為孩子立規矩;但隨著孩子長大,需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規則的制定中來,通過家庭協商達成妥協,培養孩子契約精神。“有親子矛盾或發生親子沖突很正常,但父母必須掌握化解矛盾的方法。”張麒提醒家長,學會直面家庭的沖突,是孩子和父母都需要經歷的人生一課。(記者 儲舒婷)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