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中大廣州南校園首迎全體大一新生
滿足“集中培養”需求的各類硬軟件基本就緒
今年是中山大學推行“大類招生、集中培養”的第一年,這是自2000年珠海校區啟用以來,中大第一次實現全體大一新生在廣州南校園(位于海珠區,亦稱“康樂園”)集中培養。開學季已到,南校園準備情況如何?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校園“集中培養”的各類硬、軟件設施已基本就緒,正如火如荼地推進收尾工作,以新面貌迎接8000多名大一新生。
辦學條件改善
讓所有中大學子能浸潤于百年歷史
據悉,中大已初步形成“三校區五校園”辦學格局,包括廣州校區的南校園、東校園、北校園,珠海校區和深圳校區。此前,中大大一新生主要按照高考錄取專業,分散在各自學院所在校區學習生活。
“中大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擁有百年歷史的南校園底蘊深厚、人文(氣息)濃郁。讓所有中大學子能夠浸潤其中,傳承大學文化,共筑大學記憶,是中大新世紀以來一直的夢想。”中大黨委書記陳春聲說,“大類招生、集中培養”符合人才培養規律,符合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規律,是新時期中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改革舉措。
地處廣州老城區的南校園,此前的辦學空間、硬件設施一直無法滿足集中培養的要求。對此,近年來,學校陸續改善了辦學條件,各方面逐漸成熟。據該校基建部門負責人介紹,最近幾年,南校園先后落成了可同時容納8000多人的新體育館、風格現代時尚的學生食堂松濤園,還新建了兩棟條件優越的學生宿舍,一些老舊學生宿舍也得以修繕;有望今年建成交付的教學型博物館,將集成學校現有生物學、人類學、地質學三大博物館以及校史館,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優質的文化載體。
培養體系優化
大一新生課程將打破學科專業壁壘
不僅辦學空間全面改善,與“大類招生、集中培養”相關的一系列培養體系和方案也基本完成。據中大黨委學生工作部負責人介紹,學校成立了“中山大學本科一年級學生工作組”,并配備多名教授專職輔導員,以幫助新生做好學業規劃和學習指導,引領新生“學在中大,追求卓越”;并提前謀劃新生的黨團班建設和日常教育管理等工作。
在課程設置方面,大一新生的課程將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夯實基礎教育,拓寬跨學科知識廣度,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自主選擇專業訴求。中大教務部負責人介紹:“大一的課程方案注重通識度、基礎性,而且匯集了名師和‘金課’,讓大一新生一進入學校就能獲得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的大學教育。”
南校園是中大基礎學科院系最為集中的校區,擁有辦學歷史悠久、蜚聲國內外的文、史、哲、數、理、生、經濟等多個基礎學科院系,以及統籌負責全校學生體育教育的體育部。近年來,聚焦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南校園還先后新建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和藝術學院,努力營造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這樣一來,學生還有機會接觸和了解其他學科,有助于他們扎穩馬步,拓寬學科視野,實現‘厚基礎、寬口徑、個性化’的學習目標;從學校層面來看,也有助于進一步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中大教務部負責人表示。
中大校長、中科院院士羅俊指出:“學校一直希望每一個中大學子都可以在南校園接受熏陶,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感受百年校園的文化底蘊,留下共同的求學記憶。更為重要的是大類培養注重本科階段的打基礎、厚基礎、強基礎,這符合人才成才規律,有助于中大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研究型人才,讓他們將來在國家發展的各個領域、尤其是重大戰略領域作出更多更大貢獻。”(記者 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