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深圳大手筆推進高校建設,已開辦高校15所,國內國際排名成績亮眼
高??缭绞桨l展彰顯“深圳速度”
北京時間9月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發布了2022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深圳兩所高校在榜單上延續強勢表現,其中南方科技大學躋身中國高校第九,世界排名并列162;深圳大學位居中國高校第17,世界排名在351-400區間。南科大和深大分列廣東高校的第一和第三。
近十年來,深圳大手筆推進高校建設,新建了一批高水平大學,目前深圳已開辦高校15所。事實上,以深圳大學為代表的深圳部分高校實力,早已超過很多“211工程”院校。去年深大博士點數量更是增加至17個,新增數量全國第一。“現在再也沒有人說深圳是高等教育差的地方。”深圳高校的一名學者感嘆。
深大國際排名每年進步約100位
從深圳大學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騰訊在深南大道和濱海大道、深圳兩個主干道上的總部基地。一所高校與一個企業的創新傳奇,是深圳這座城市向創新躍升、向高等教育跨越式發展的生動注腳。
建校以來,深圳大學國際排名以每年約100位、國內排名以每年約10位的速度攀升。在軟科(ARWU)、USNews、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四大世界權威大學排名中,深大在國內都平均在28名。就在今年3月25日,深圳大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成為深大躋身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的第九個學科。
3月2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了全球2020年的PCT專利申請情況。在全球教育機構中,深圳大學PCT專利申請以252件位居全球第三,中國第一,僅次于加利福尼亞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231件)和浙江大學(209件)位居第四和第五位。
優質大學能速成嗎?南科大實現了
優質大學可以“速成”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但南方科技大學卻在創造奇跡。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校,南科大2010年才開始籌建。早在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排名中,南科大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一位;在2020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中,南科大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八位。南科大何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大而全的學科設置,在南科大看不到,取而代之的是“電子”“生物醫藥”,深圳支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南科大更鼓勵不同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小而全、小而精、促交叉、創體系的學科格局顯現。南科大校企協同成立了光子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旨在以跨越式新技術引領產業發展。像這樣的實驗室,在南科大還有很多。
在教學方面,南科大一開始實行的是通用的“2+2學制”,但在運行中發現,有些學生需要更早進入專業,因此學校試行“1+3學制”等更個性化的機制,供學生選擇。
數據顯示,南方科技大學目前已簽約引進教師1044人,包括中外院士44人(簽約引進與自主培養全職院士22人)等。教學科研系列教師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經驗,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工作或學習的經歷,師資隊伍中高層次人才占比超過40%。
高校成績亮眼人才是關鍵一招
辦什么深圳高校的成績如此亮眼?人才是關鍵一招。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深圳的諾獎實驗室數量達到11家,其中有9家都依托深圳的高校在展開工作。深圳的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光明科學城里更是高校云集,高水平科研機構、平臺“扎堆”。
深圳大學師資力量可圈可點,教授級別的教師就有592人,副教授697人。有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23人,此外還有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等外籍院士。
港中大(深圳)已引進世界知名學者360多位,其中諾貝爾獎得主4位,圖靈獎得主2位,國內外院士17位,國家級專家人才40余人,省市區各類高層次人才項目入選者400余人。
哈工大(深圳)的教師隊伍形成了以院士為引領的“大師+團隊”的人才格局。目前,在該校的全職教師中,全職教師博士化率達到94%,94人次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256人次入選地方級人才計劃。
如今,深圳高校的人才集聚效應日益明顯,已成為高層次人才集聚和培育的重要載體。全市現有高校15所,專任教師6999人,專任教師博士學位占66%。全市高校全職兩院院士超過30名,各類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超過500人。
目標:2025年成為南方重要高等教育中心
“真正好的人才到這里來,其實不是沖著高薪待遇來的,也不是沖著你有多么好的校園環境來的,主要是因為在這里可以做點事情,有一個舞臺在這里可以發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曾多次表示,學校實行全球招聘,教授學者來自全球各地,這其中有深圳的原因,也有大學的原因。
2020年,探索擴大在深高校辦學自主權、開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納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搶抓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機遇,加快集聚國內外優質資源,高等教育的發展駛入快車道。
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等4所大學進入新一輪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高考錄取分數線位居全省前列。
面向創新的新需求,新“深圳速度”正在高校建設的熱潮中上演。深圳提出,爭取到2025年,高校達到20所左右,力爭成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進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學科達到30個以上。(記者 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