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汽汽車總裝配廠:創新讓制造更高端
陜汽汽車總裝配廠不斷加大智能化改造,成立智能制造推進小組、引進自動化設備、鼓勵一線職工創新,生產效率持續提升,從2020年每天生產420輛車,到今年年初每天生產440輛車,再到8月底,每天最高產量可達460輛車,平均每345秒就能生產一輛重卡,向高端制造大步邁進。
8月31日,在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汽車總裝配廠的內飾生產線上,11輛無人駕駛自動引導運輸車在生產車間內有序行駛,時速約3—5公里,遇到障礙物會自動停下,還會自動拐彎。工人把上千種重卡駕駛室內飾零部件裝到自動引導運輸車上,之后該車將零部件運到指定的裝配點。無人駕駛是智能操控系統在發揮作用。
這11輛無人駕駛自動引導運輸車是今年4月投入使用的,這背后,汽車總裝配廠的“智囊團”功不可沒。這個“智囊團”就是智能制造推進小組。
汽車總裝配廠黨委副書記王蒙介紹,汽車總裝配廠為了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由廠領導牽頭,聯合設備科、生產科、工藝科、安技科等科室以及各車間的創新骨干、業務能手30多人于2020年底成立了智能制造推進小組。該小組采用全新組織模式,聚集總裝廠各科室、各車間的創新骨干、業務能手30多人。平時大家分散在各自崗位,遇到需要攻克的創新項目時協同作戰。該小組專門負責車間的生產工藝、生產設備創新,加快實現智能化、信息化。
涂商彬是智能制造推進小組成員之一。自動引導運輸車是他和另外兩位同事的杰作。涂商彬說,自動引導運輸車是內飾SPS(單車單輛份)智能配送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包括物料分揀分裝系統、自動引導運輸車調控系統、電子標簽系統。該項目全部實現了智能化,省去了20%的無效作業時間,有效地提升了產能。
在沒有自動引導運輸車之前,李明負責駕駛物料配送拖車。李明說,那時開著配送拖車不停地在車間轉,一天就停不下來。如今她換了崗位,從事零部件分揀工作。
在汽車總裝配廠,實施自動化改造的還有車架滑橇線提升機、加注機等,這些都是智能制造推進小組的功勞。記者看到,車架滑橇線提升機輕松自如地抓取、運送著2噸多重的車架,現場看不到操作工。經過自動化改造后,這一系統通過設定程序即可完成所有工作。原來運維生產線的6名工人轉任他崗。
通過智能化改造,汽車總裝配廠的生產效率不斷提升,從去年每天生產420輛車,到今年年初每天生產440輛車,再到8月底,每天最高產量可達460輛車,平均每345秒就能生產一輛重卡。
鼓勵創新,大大激發了一線職工的創造力。在總裝車間生產一線,一些設備被冠以發明者的名字,如高曉斌擋風玻璃吸盤式助力吊具、李建新駕駛室翻轉助力設備等。通過一線職工的創新、創造,汽車總裝配廠的制造能力不斷邁向高端。(記者 沈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