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工作的逐步壓實 學生暑假“去哪兒”成了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發布時間:2021-08-20 13:42:1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雙減”下的暑期 上海中小學生去哪兒

安全、健康、快樂、有益成關鍵詞

今年暑假,成為教育部“雙減”工作試點城市的一個“關鍵暑期”。實際上,它已成為試點城市開學前最后一個可以“試行政策”的暑期窗口期。暑期的中小學生看護成了一道難題——以往,學生在暑假可能被送到社會辦托管班、培訓機構等,而隨著“雙減”工作的逐步壓實,學生暑假“去哪兒”成了上海家長們最為關心的話題。

8月13日,上海市小學生愛心暑托班順利結業。據介紹,暑托班由團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委共同牽頭,于今年7月和8月各舉辦一期,每期歷時3周。在“雙減”大背景下,今年上海全市共開設543個辦班點,其中在學校場地辦班407個,占比75%。社會各界為其提供超過8萬課時的公益課程,所有課程均為與德、智、體、美、勞相關的5類課程,嚴禁講授應試類課程。

安全、快樂、健康和有益是愛心暑托工作不變的主題。

家住上海市黃浦區老西門街道的小學生羅羅(化名)今年搶到了7月愛心暑托班的名額。每天早上7點半,他和鄰居家孩子一起到街道愛心暑托班上課,下午4點放學回家。3周下來,他不僅學了一些黨史知識、手工剪紙、畫京劇臉譜等,還利用每天一節課的時間,在暑托班志愿者的指導下完成了大部分暑假作業。

記者注意到,政府提供的暑托班服務,還只是上海解決中小學生暑期看護問題的一個側面。

“我們區133所中小學校,8萬名少先隊員,暑托班只能覆蓋部分人群。”上海市寶山區團委書記魏明介紹,寶山通過“少先隊社會化”探索,今年暑期在社區里嘗試推行“社區小先生制”,把德智體美勞相關的教育活動設計成“打卡項目”,讓少先隊員嘗試在社區完成系列小任務,“也算是對‘雙減’工作的一項補充”。

上海還充分利用未成年人家門口的活動場所,發揮學校少年宮、社區實踐指導站、中職校開放實訓基地等場所功能,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出公益、普惠化暑期活動項目。

上海市教委的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學校少年宮及非遺進校園優秀學?;靥峁┝?80余個活動項目,32所中職校精心設計了110余個職業體驗活動,市區校外聯成員單位及校外活動場所提供了280余個暑期活動項目,上海市各街道(鎮)也開發了660余個活動項目,供學生在暑期參與。

在靜安區,110余個校園活動場所在暑假開放,至7月中旬,各校累計開展暑期服務項目已超過150個,參與學生3萬人次。該區還開放了30個校外活動基地和7個體育俱樂部,提供45個包含黨史學教育、科技、藝術、體育等內容的活動“菜單”供青少年選擇。截至7月中旬,3000余人次的學生參與了7大類體育活動,5000人次參加了75項科技類項目,超過兩萬人次參加了風采展示、愛國主義教育等線上線下活動55個,另有8000人次參加了茶藝、書畫等137個公益社團。

此外,上海市教委還陸續下發《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活動匯編》《上海市學生社會實踐版圖》《上海市中小學生社會實踐家庭護照》等一系列暑期活動材料,公布了涵蓋“初心之地”“復興之路”“強國之夢”等10個系列共128條上海市學生“四史”教育主題研學實踐路線,作為送給全市未成年人的“暑期禮物”。

上海市黃浦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是上海最火爆的青少年活動中心之一。該中心將自身定位為“素質教育的加油機”,在暑期開展了涵蓋科技實踐、藝術體驗、文化傳和陽光體育4大類的活動,推出58門暑期課程和18門微課。

值得一提的是,該中心開設了“教你玩俱樂部”,無門檻接受所有轄區內外前來報名的學生參加藝術、科技類課程,所有課程、活動都免費。“當時我們就考慮,學生學業負擔減下來了,他們在課余可以學些什么?最終立足于教他們會玩,最好他們帶著家長一起來玩。”該中心主任陳滬銘說,“教你玩俱樂部”最開始只有三四個班級,現在已經有十多門課程、幾十個班級,“均一個班25人,像編程、創意思維、機器人等火爆的項目要開好幾個班”。

構思頗為巧妙的是,這些課程到后期還會有“梯隊選拔”,一些特別會玩的學生有機會參加各類素質類競賽。比如,“學生民樂團”的高階學生,可以參加全國甚至全球演出;VEX工程機器人項目的高階學生,已經連續拿了8屆全球總冠軍;DI目的地想象項目的學生,每年都有隊伍晉級全球賽并取得佳績。

上海市教委德育處處長沙軍告訴記者,落實“雙減”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疏”,“學生和家長對課余時間有需求,我們可以引導他們把這些需求放到更加有助于青少年五育發展上來,而不是把重心聚焦在學業成績、語數外補上”。(記者 王燁捷)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023551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