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報道毗鄰白水畈美麗村灣,常住23戶50多人的黃安吉村灣乍看上去并不惹眼。但走進這里,一棟棟古民居、一塊塊精雕細刻的石磚無不訴說著這個小村灣的厚重歷史底蘊。
相傳清朝年間,黃安吉曾走出黃萬佑、黃應修、黃金式祖孫三代武顯將軍。黃萬佑在道光九年普封武顯將軍;黃應修在道光六年誥封昭武都尉,九年晉封武顯將軍;黃金式在道光六年誥授昭武都尉,九年欽加總鎮都督府,普授武顯將軍。
武顯將軍是什么官呢?《清史稿·職官志一》記載:“武顯將軍乃清朝武職正二品之封贈。初,武職中屬八旗者正、從二品封資政大夫,屬綠營者正二品封驃騎將軍,后各有變化。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統一于此,只封武職正二品,遂成定制?!?/p>
(資料圖)
大家都知道,清代官職有品級對應,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帽頂的顏色,而二品以上就可以戴上所謂的“紅頂子”,享受皇親國戚般的待遇。
這三位武顯將軍又有怎樣的故事呢?《黃氏宗譜》卷十三記載:“封翁(黃萬佑)幼讀詩書,精明邁眾,應童子試,屢列前茅?!钡髞砑业乐新?,黃萬佑“未冠”就“棄儒而賈”。然“厥有天幸”,黃萬佑于嘉慶六年“以藩黎軍加二級”,后來一路加官進爵,于道光九年普封武顯將軍。武顯將軍并非世襲,祖孫三代都當上武顯將軍,可見確實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
獲封武顯將軍后,黃萬佑感念黃安吉的老屋,遂進行了幾番修繕?!饵S氏宗譜》記載:“宅之左園,時花處也,山木掩映,水藻交橫,深淺紅白相間,依稀金谷蘭亭?!薄捌溆覉@,則瓜實離離,而蔬香馥馥。”將軍第7代后人,74歲的黃廷煥回憶:“那時候,宅院里外共有五層呢?!?/p>
現在的黃安吉村灣,還留存著當時的歷史印記。
“看,這里就是將軍府!”隨著黃廷煥指的方向,在一處斷壁殘垣中,將軍府的門邸赫然眼前,雖已破敗,但仍依稀顯出當年的恢宏氣勢。兩旁門柱采用高約3米的青石,雕刻精美的蝙蝠花紋,意為“福臨門邸”。雖歷經風雨侵蝕,花紋依然清晰如新。
“原來這門口還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下聯是‘統管天下文武百官’?!?/p>
除了將軍府門邸,還有東廳、學堂、花園池等舊址歷經270多年留存下來,雖已不復原來面貌,但仍悄然訴說著點滴舊事。
黃廷煥祖輩相傳,由于將軍要趕在大年三十進京赴宴,所以那時黃安吉村灣的習俗是臘月二十六吃年飯。
10月29日,走進共同締造示范點——如今的黃安吉村灣,已是另一番景象。家家戶戶熱火朝天、干勁十足地投入家園建設中來。由咸安區經發集團設計,鄂旅投出資的將軍府故地修復改建項目也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依托白水畈地理區位及其厚重的歷史底蘊,將部分還原將軍府的舊貌,改善村灣環境,打造出串聯蘿卜小鎮、白水畈美麗村灣、將軍府故地的休閑旅游景觀帶。
改造項目設計了“基開白水村莊、桂下修文偃武、共慶科第蟬聯、隱于植桂山房”四個情境,包括將軍亭、將軍讀書石、將軍府展示館、武顯將軍府修復、學堂場景展示館等一系列景觀點。項目預計年底完工,屆時將為游客們提供一場“沉浸式”游將軍府的體驗。
(特約記者:李婷婷 通訊員:黃彪彪 編輯:孫志成 責編:陳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