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滾動:資深教師總結的10種親子溝通策略,總有一款適合你!

發布時間:2022-10-30 05:46:12  |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家庭教育的許多問題歸根結底在于親子溝通問題,家長要主動上好親子溝通課,和諧的親子關系對孩子的生活學習都會有所助益。

今天為您分享10種親子溝通策略,都是一線資深教師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好方法,滿滿干貨,一起來看!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質量,決定著孩子的成長質量。


(資料圖)

但是,孩子越長大,父母與孩子溝通越困難,有時甚至水火不相容。

其實,溝通需要正確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形成高效溝通。

如何避免孩子與父母對抗?

——“非黑即白放下術”

當孩子因為某件事與父母對抗時,如果我們強行采用“非黑即白”的溝通方式,只會讓孩子反抗。以打游戲不愿意做作業為例,如果我們說:“你今天必須把游戲放下,去做作業,不然不準去學校讀書了,天天打游戲吧!”

孩子聽到“非黑即白”,立刻說:“不去讀就不讀了,反正我都不想讀了。”

此時,要放下執著,放下“非黑即白”的表達:第一步,描述事實。客觀公正地陳述看到的情況:“你今天玩游戲,從早上八點一直打到下午一點,都打了5個小時了。”第二步,表達關心。此時可以表達你的擔憂,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我擔心會對你身體不好。影響你的身體和脊椎。”第三步,提供選擇。當把要求變成幾種選擇,并讓孩子自己來決定,這樣會增強孩子的主動性和責任感。同時,注意提出的要求要有可行性。比如,當孩子玩手機而不寫作業,那么我們作為父母可以提供選擇。“你看你現在是先完成作業,還是先玩手機?我相信你是個懂事的孩子,知道怎么去選擇的。”第四步,表達參考。最后,我們可以給孩子說:“當然,我覺得可能……這種方式去做,可能更有用,要不你去試一試?”這種方式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千萬不要說“你必須……做!否則……”,這樣只會引起孩子的對抗。2

如何有效地給孩子提建議?

——三層疊加鋪墊術

現在的孩子從小生活在贊美中,有時候聽不進別人的批評,會產生一種自然的防御狀態來保護自我,一旦孩子產生了防御的狀態,那么任何意見都是無效的,有的孩子甚至會因為父母的批評變得敏感。

那么如何能夠巧妙地給孩子提建議呢?第一步,喂顆“順氣丸”。我們在給孩子提建議的時候,先注意時間和場合,尤其是要觀察孩子的狀態。然后先對孩子給予關愛、認可、欣賞,或者在非常輕松幽默的氛圍下,在孩子是愉悅平靜的狀態下,再進行下一步。第二步,商量“變形記”。接著,用討論的方式,用商量的語氣,給孩子提出建議。比如:“兒子,我有個想法和你商量下,看行不行?”有時候,決定孩子是否聽取建議的關鍵,不是我們的觀點是否正確,而是父母和孩子提建議時的語氣和態度。同時,一步步地用討論去啟發孩子,引導孩子接受建議。第三步,正面“貼標簽”。在討論完畢后,我們要給孩子積極的鼓勵和正面的標簽,比如,“我相信兒子能改正,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我的孩子本來就是一個懂得不斷完善自我的人!”這樣,三步走,既不傷親子感情,也不會損壞孩子自尊心,關鍵是巧妙地提了建議,容易讓孩子愉快地接受,并慢慢去行動。

如何避免事事指責孩子?

——分門別類過濾術

每個父母對孩子有著期待和希望,所以,當孩子的表現不符合自己內心期待的時候,就容易生氣、發怒、指責孩子,這樣導致孩子覺得:在父母的眼里我什么都不行!從而讓親子關系緊張,疏遠、對立。

那么,怎么改變呢?第一步,觀察孩子。觀察孩子,到底是哪些方面讓自己生氣、指責。第二步,客觀記錄。把孩子關于這件事的所有行為全部記錄下來,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就記錄孩子的行為。比如:早上不早起,千萬不要記錄成:懶惰。而是單純地客觀記錄事情。第三步,理性分類。把孩子的所有讓我們不開心的事情進行分成三類。一類是不嚴重可忽略的行為。這類問題并不嚴重,并不影響孩子成長的事情。比如:孩子喜歡只穿黑色衣服。這并不影響孩子成長,父母可以忽略。第二類,嚴重不能接受的行為。這一般涉及底線問題,或者價值觀,影響孩子未來的問題。比如:孩子欺負人,孩子對人不尊重。這類問題要非常重視。第三類。值得發揚光大的行為。每個孩子都有優點,不管什么事情,都有正面的值得激勵的一面。所以我們要找到正面的能量。第四步,分層對待。當我們和孩子交流溝通的時候,要懂得區別對待。先肯定值得發揚光大的行為,進行大肆表揚;對不嚴重可忽略的行為,做到不苛責,這一類行為在孩子面前可以不提;再認真嚴肅地糾正嚴重不能接受的行為。這樣,和孩子溝通,孩子就容易接受,并且不會影響親子關系。

如何緩和水火不容的親子關系?

——預設劇本對話術

有的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系,達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有的是完全拒絕交流,有的一言不合就開仗。此時,如何能夠打開這個僵局,可以用上“劇本對話術”。第一步,準備“劇本”。父母可以事先體現預設一下,這次談話的主題、內容、目標,要給孩子怎么表達,怎么和孩子談底線、談要求等等,以及在談話中會發生什么情況,如何應對的方式都可以準備一番。這樣可以避免在溝通時候發生情緒失控的狀態。第二步,約定對話。這需要父母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包括布置對話的氛圍等,如果孩子要求現在就談,父母此時不要妥協,按照約定的時間,這樣雙方都有心理準備,有緩沖和準備的空間。第三步,陳述事實。和孩子以朋友聊天的方式,千萬要注意平等平和的態度,要肯定孩子,同時陳述孩子的具體問題,提出父母的希望,聊的內容可以按照父母“劇本”準備的內容進行,千萬不要用攻擊的方式,并且需要真誠地詢問孩子的意見。第四步,解決問題。接著,我們需要明確:父母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指責孩子。所以,這個過程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懂得傾聽、共情、回應,和孩子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五步,達成一致。此時和孩子一起商量的方案,并達成一致,接下來需要跟蹤落實。家長可以提出:“我們既然商量好的,接下來回去就要按照約定的執行喲!”這樣,父母和孩子可以避免產生嚴重的沖突,也不會受雙方情緒影響。

說不出口的話如何進行溝通?

——書寫便條驚喜術

當我們和孩子語言上溝通不了,或者有的話不方便無法當面說,我們都可以用書寫便條的方式。當孩子收到這樣的便條,就像收到一封書信一樣高興。

第一步,書寫便條。首先我們父母可以選好紙張,可以是一般紙張,也可以是精心挑選的信箋紙,還可以是專用筆記本。把父母想溝通的內容書寫出來,注意盡量是聊天的方式,這樣雙方沒有壓力。第二步,置放便條。我們可以放在顯眼的位置,孩子的房間,讓孩子自己發現,給孩子驚喜;也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今天媽媽給你寫了便條放在桌子上了。”讓孩子充滿期待。第三步,后續鞏固。當孩子看了便條,我們可以觀察孩子的表現,并思考下一步溝通內容。也可以請孩子在便條上回復內容,形成便條的持續溝通。第四步,長期堅持。作為書寫便條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長期堅持,形成一種習慣。讓親子之間更加親密。

如何能夠把夸獎孩子變成鼓勵?

——亮點細節賦能術

生活中,我們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點,不要吝嗇對孩子的夸獎和贊揚,更要學會把贊賞變成鼓勵。

第一步,善于發現細節。我們不能籠統地表揚孩子“孩子真棒!”“你真聰明!”而是發現孩子的細節方面的閃光點,并要表揚要具體。比如:“我女兒寫作業時候可認真了。”第二步,具體描述過程。接著,我們還可以具體地描述夸贊點的過程。“我們女兒認真到什么程度呢?今天外面樓下說話聲音那么大,都沒有轉過頭去瞧一瞧。”第三步,賦予特殊意義。當我們表揚孩子的時候,能夠賦予一個意義,就能對孩子起到鼓勵的作用。比如:“能夠不轉頭去瞧去看,那可是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啊!”第四步,引導新的行動。當我們給孩子賦予了一定的意義,還要給孩子后面一定的引導,才不會“只會說,不落地”。比如:“我相信我們家女兒能長期這樣堅持下去,不僅在做作業上能做到,其他方面,也可以如此的喲!比如能控制自己玩手機,能夠不睡懶覺,這樣堅持下去,我們家孩子那可真是不一般啊!”

如何正確批評孩子才聽得進?

——五分鐘高效能術

父母批評孩子,目的是讓孩子改正錯誤,讓孩子心服口服,而不是發泄情緒。如何批評才有效果?我們可以用“五分鐘效應”:

第一步,一分鐘冷靜。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要先處理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冷靜下來,不然說一些發泄情緒的話,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火上澆油。自己冷靜下來,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找到錯誤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第二步,一分鐘申述。孩子犯錯后,我們不要急于讓孩子承認錯誤,而是給他申述的機會,給他說話的權利。讓孩子把想說的都說出來,我們也更能夠對孩子的錯誤緣由有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比如,可以問問:“發生了什么事情,說給爸爸媽媽聽聽,好嗎?”并要注意給予孩子耐心的傾聽,并注意回應孩子的感受。第三步,一分鐘指正。聽明白孩子的申述后,接下來,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陳述,并且要實事求是指出錯在哪里,不能只問孩子:“錯了沒有?”而要清晰地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原因。第四步,一分鐘方法。批評的目的是要孩子改正,所以,在指出不對的基礎上,還需要形成正確的策略和方法,否則不知道下一步有效的方向是什么。第五步,一分鐘安慰。批評孩子后,還要給孩子安慰和鼓勵,避免孩子一直沉浸在負面情緒中。可以告訴孩子:“知道錯了,改正就好,我相信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會知道以后怎么做的。”

如何拒絕孩子才有震懾力?

——四大強效定力功

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遇到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和不合理的行動,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遷就孩子,孩子會變本加厲,最后不可收拾。因此,我們要懂得制止孩子,并善于拒絕孩子。

第一步,“獅吼功”。在遇到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時,比如過度玩手機,我們要像“獅吼功”那樣有震懾力,并且態度要堅持。把自己的想法、要求準確地傳達給孩子,并且清醒地表達邊界和底線。第二步,“冷靜龜”。此時,被拒絕的孩子一定會不高興,那么我們要給孩子冷靜的空間和時間。第三步,“調虎計”。等孩子情緒穩定了,我們要慢慢和孩子一起找到可以代替的東西,因此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出具體公約代替無理的行為。第四步,“迅猛龍”。既然公約已經制定,那么下次,一旦遇到類似的事情,那么我們就要用“迅猛龍”的速度進行執行。這樣,我們的拒絕才能真正地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如何讓孩子愿意向父母聊心事?

——“層層剝洋蔥”術

孩子長大后和父母分享的心事越來越少,可是在面對同學卻滔滔不絕。父母本來是孩子身邊最親近的人,卻變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這難免讓父母很失落。那么,我們想讓孩子打開話匣子,可以嘗試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開來。

第一步,聲東擊西。我們可以先讓孩子放下戒備,先說其他事情,或者自己的事情,讓孩子愿意聊。或者先從寬泛的話題入手。比如我們想了解孩子學校的狀態,可以迂回地問:“你們班最調皮的人是誰?”再慢慢打開話匣子。第二步,感同身受。當孩子和我們聊天的時候,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的心情,并表達出來父母的善解人意。比如孩子說:“最近不知道為什么學習有點吃力。”父母可以體貼地表達:“學得吃力,你是不是有些難過,也有些焦慮,不知道怎么辦?”第三步,循循善誘。在孩子慢慢表達自己的時候,我們要多一些共情式提問:“你是怎么想的?”“我能幫你做什么?”提一些孩子愿意傾訴的問題。第四步,心悅誠服。和孩子聊天,我們一直要關注孩子的心情、孩子的興趣和孩子的感受,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離,再提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如何化解和孩子的誤解?

——坦誠感恩道歉術

當父母和孩子互相都在氣頭上時,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互不理睬,親子關系就陷入了冷戰,會導致互相彼此怨恨。

那就需要父母主動溝通,互相和解。

和解不是說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的問題,而重要的是彼此能夠互相理解,并在這次和解中彼此都能夠得到成長。具體做法:

第一步,表達理解。用“我知道……”比如“我知道你在學習上還是很希望取得成績。”第二步,表達感謝。用“謝謝你……”“多虧你……”。比如:“多虧你能夠告訴媽媽你自己平日的付出,不然媽媽還一直誤解你。”第三步,表達肯定。用“你不容易”,“其實能夠天天這樣堅持努力,還是很不容易。”第四步,表達歉意。用“對不起”,“媽媽在這件事上沒有了解情況,對不起。”第五步,表達坦誠。表達“為什么”。“媽媽也是因為看到你成績下降了很著急。”第六步,表達期待。表達“我更希望你” “所以,媽媽更希望你能夠掌握學習方法,比如每天在在英語上花更多功夫,天天回來背單詞,這樣就會把自己下降的部分補上來。”掌握與孩子的溝通密碼,才能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才能和孩子形成情感交流,孩子也能健康積極地成長!(作者 吳小霞 重慶兼善中學蔡家校區)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