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關于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推動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要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供給,包括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擴大普惠性生活服務供給,大力發展社區便民服務。
同時,強調要強化政府投入保障,各地安排的相關資金要優先用于支持普惠性服務,落實支持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使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多樣化升級。
提出一系列補短板舉措
“生活性服務業是指滿足居民最終消費需求的服務活動。”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活性服務業涵蓋絕大部分政府承擔全部或部分供給責任的公共服務內容,同時也包括完全由市場供給的個性化、多樣化的居民消費、保障等相關服務;既有全體人民均等享有的免費服務,也有廣大群眾共需共享的普惠服務,還有居民自我消費享受的個性服務。近年來,我國生活性服務業蓬勃發展,對優化經濟結構、擴大國內需求、促進居民就業、保障改善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
意見強調,要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供給,加強城鄉教育、公共衛生、基本醫療、文化體育等領域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落實并動態調整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做好基本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建設。擴大普惠性生活服務供給,在“一老一小”等供需矛盾突出的領域,多種方式引入社會力量發展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的普惠性服務。大力發展社區便民服務,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探索社區服務設施“一點多用”,探索建立社區生活服務“好差評”評價機制和質量認證機制。
此外,意見還提出了一系列補短板舉措,如加快補齊服務場地設施短板,推動社區基礎服務設施達標,完善老年人、兒童和殘疾人服務設施;加強服務標準品牌質量建設,加快構建行業性標桿化服務標準;強化高質量人力資源支撐,完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推動服務數字化賦能,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強大市場激活消費需求,因地制宜優化生活性服務業功能布局,促進城市生活服務品質提升,激活縣鄉生活服務消費,開展生活服務消費促進行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完善“家門口”生活服務
據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意見聚焦生活性服務業有效供給不足、便利共享不夠、質量標準不高、人才支撐不強、營商環境不優、政策落地不到位等痛點、難點、堵點,著力擴大服務供給、增進服務便利、促進服務創新、改善服務體驗、提升服務質量、激活服務消費、優化營商環境,同時從財稅、投資、金融、價格、用地及風險防控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支持政策。此外,場地設施短缺是目前各類市場主體普遍反映的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痛點問題。
值得關注的是,發展“群眾身邊的生活性服務業”是此次制定出臺意見的重要政策導向,其中強調要大力發展社區服務等群眾“家門口”的生活服務。
首先是完善社區服務資源。推動公共服務機構、便民服務設施、商業服務網點輻射所有城鄉社區,推動社區物業延伸發展基礎性、嵌入式服務,推動大城市加快發展老年助餐、居家照護服務,力爭五年內逐步覆蓋80%以上社區。
其次是激活社區服務功能。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完善城市生活服務網點布局、業態結構和服務功能,探索社區服務設施“一點多用”,探索建立社區生活服務“好差評”評價機制和質量認證機制。
為解決服務場地設施“租不到”“租不起”等難題,意見主要從三方面著力解決:實施社區基礎服務設施達標行動。結合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和規劃新建居住區,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同時開展社區基本服務設施面積條件達標監測評價;面向老年人、兒童和殘疾人等薄弱環節,完善重點人群服務設施;堅持“軟硬結合”,統籌考慮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配套支持。引導和支持各地補建社區“一老一小”、公共衛生、全民健身等服務設施,適當放寬用地和容積率限制,明確提供社區群眾急需服務的市場主體可以租賃普通住宅設置服務網點,支持大城市疏解騰退資源優先改造用于社區服務。推廣政府無償或低價提供場地設施、市場主體微利運營模式,降低設施成本。
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為了讓“生活性服務業30條”更好落地,意見要求,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高品質生活城市建設行動,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實施相關建設行動,抓好相關領域和行業支持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工作。各地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研究制定具體措施。要加強統計監測評價,完善生活性服務業統計分類標準,探索逐步建立統計監測制度。同時,各地區、各部門要廣泛宣傳動員,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及時推廣新做法新經驗新機制,為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根據意見要求,各地要加強財稅和投資支持,各地安排的相關資金要優先用于支持普惠性生活服務,落實支持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使資金更多流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完善價格和用地等支持。增強市場主體抗風險能力。要健全工作統籌協調機制,開展高品質生活城市建設行動;壓實地方主體責任;加強統計監測評價。
“意見明確了生活性服務業補短板上水平的方向和重點,體系化構建起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框架,描繪了我國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一張藍圖,具有綜合性、引導性、前瞻性和創新性等特征,是指導未來我國生活性服務業繁榮發展的統領性文件。”國家地理空間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劉敏表示,下一步,按照意見的要求,建議各地因地適宜制定出臺行動方案,分解目標任務,加強數字化手段監測應用,積極參與建設高品質生活城市,推出“領跑者”企業和示范場景項目,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記者 李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