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近日宣布升級員工職業里程碑關懷方案,新增入職5年、15年,以及法定退休三個節點。根據此前披露的“養老計劃”,騰訊到了法定退休階段的員工可享有定制紀念品、長期服務感謝金及退休榮譽金三項福利。該消息引發了外界對互聯網公司養老問題的關注。在“35歲危機”現象突出的互聯網行業,普通員工能實現公司養老嗎?中國商報記者對話多名業內人士,試圖尋找答案。
“互聯網公司就不是養老的地方”
“我不相信資本方會為員工養老,他們最關注的就是員工能提供多少價值,我們公司已經在勸退40歲以上的員工,如果35歲還沒坐上管理層就要做好被‘優化’的準備了。”在北京某頭部互聯網公司就職的肖瀟對記者表示,“按照騰訊的退休待遇方案,退休榮譽金共有‘服務年限金’和‘50%的未解禁股票期權’兩個方案,但這幾乎無法實現。即便騰訊的‘養老計劃’能在其他互聯網大廠鋪開,也極少有員工能留到法定退休年齡。更不用說在這些已上市的互聯網大廠里,能拿到股票期權的員工不過鳳毛麟角。”
互聯網業內的“大齡恐懼癥”確實存在。日前,脈脈數據研究院發布了一項調查,對目前我國大型互聯網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進行統計排序。結果顯示,這些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從27歲到33歲不等,但員工平均年齡在30歲以下的公司占大多數。
一位互聯網大廠的原技術總監阿晨向記者道出了業內“大齡恐懼癥”的奧秘。“我的團隊不招大齡程序員,他們精力差、家庭瑣事多、不能經常加班。不僅性價比低,還容易‘帶壞’團隊里的年輕人,這是很可怕的。如果我的隊員不能或不愿加班,別人的隊員都干勁十足,我們無疑會在最終考核時被比下去。長此以往,恐怕先被辭退的會是我自己。在這種競爭壓力下,連招聘都會避開大齡人員。可以說,互聯網就不是養老的地方。”阿晨說道。
“無福消受”的養老福利
“我從沒想過要在互聯網公司養老,也不在意這里是否能養老。公司需要的是能最大化創造價值的年輕勞動力,而我需要在短時間內快速積累財富。我與公司的關系更像是‘我為你賣命,你給我高回報’,不摻雜其他感性情緒。”在北京一家互聯網大廠工作的彭彭對記者表示。
彭彭的想法與就職于某中型互聯網公司的陽陽不謀而合。“入職就是為了積累經驗,不斷跳槽漲薪,最后體面離開,這是大多數互聯網人的共識。即便是在我們這樣的中型公司,也沒有幾個中年員工。”陽陽說道。
“成”也高薪、“敗”也高薪。一旦收入不再符合預期,不少互聯網“老人”就會選擇離開。彭彭告訴記者,在多數互聯網大廠,如果30歲左右還沒升到管理層就很少有機會升職加薪了,但工作強度卻毫無變化。對許多人來說,留下的意義也不大。“不用公司趕人,自己就走了。”
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腦力以及家庭角色等變化也開始促使互聯網公司從業者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因工作強度過高,肖瀟在近兩個月之內病了好幾次,一度高燒不退。“入職沒幾年我的身體就撐不住了,就算能一直干到退休,我也堅持不下去了。我這兩年就想離職,因此退休福利再豐厚,和我也沒什么關系。”肖瀟對記者表示。
“互聯網公司的整體機制設計和內部管理架構對老員工不友好。在年齡較大,精力體力下降且技術能力還未實現完全提升的情況下,占著技術崗位的老員工在團隊當中的作用和薪酬就會被邊緣化,生存空間遭到壓縮。而且在這樣一個人員密集、資金密集、勞動強度大的氛圍下,許多人會不堪重負主動離職。”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對記者分析道。
能否實現“老有所養”
騰訊推出的養老計劃雖引發爭議,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作為關懷員工養老待遇的行業先行者,騰訊的做法或將引領整個行業更加重視對員工的人性化關懷,從而使他們獲得更多福利待遇,推動行業開啟新的發展階段。
“這個年輕的行業已經開始意識到要加強對退休員工的關懷,這是符合規律、符合潮流的,也是響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體現。”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相比能否享受退休后的福利,能否工作到退休才是首要矛盾。”某高校一位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副教授對記者表示,“在加班氛圍籠罩之下,‘996’‘007’‘715’工作制的花樣頻出。在無序的加班競爭下,人到中年被淘汰難免成為不少從業者面臨的現實問題。如能嚴格執行法定‘員工每天八小時、每周40小時’工作制, 因年齡增長導致的體力、精力下滑或將不再成為互聯網公司中年員工的隱痛。當有著多年工作經驗的‘老人’不再輕易被年輕人取代,35歲的就業瓶頸或有望被打破,互聯網從業者也將有機會工作到退休。”
取消“大小周”、工作日加班有加班費、周末加班工資翻倍……今年開始,互聯網大廠紛紛調轉風向,展示出對員工的人文關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關懷”并非受到所有從業者的期待。有采訪對象向記者表示,在“大小周”取消后他們或工資有所下降,或恐不能獲得調薪。“實習期間我就知道加班不可避免,高薪一定程度上是加班的結果。與不加班相比,我更關注加班是否能獲得更高回報,而非以降薪或不漲薪為代價的不加班,況且有些加班也并非無意義。”彭彭對記者表示。
“明知‘996’的工作時長,業內的‘35歲危機’,年輕人進入互聯網行業的熱情依舊有增無減,根本原因就是高薪。互聯網行業的薪酬標準是許多行業望塵莫及的,所以年輕從業者對工作強度也有更大的容忍度。被營造出的‘996文化’現已成為不少從業者的慣性思維,因此很難在短時間撼動。但取消‘大小周’依然可以看作是破除這種無序競爭的積極嘗試,開始即是好消息。”上述副教授說道。(記者 王彤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