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銷售采取了別具一格的售賣方式,制作PPT,秀出自家的面板肌肉,以促進消費者購買,實力圈粉一波消費者。
???????????????????
金九銀十,向來是家電行業的必搶賽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線上的步步緊逼之下,如今線下的家電賣場銷售更是五花八門,手段高明,TCL的銷售采取了別具一格的售賣方式,其制作PPT,秀出自家的面板肌肉,以促進購買,實力圈粉一波消費者。
線下銷售之所以如此內卷,與消費者偏好線上消費渠道存在重要關系。隨著電商的崛起壯大,家電線下渠道開始受到線上渠道的強烈沖擊。
早在2020年,家電線上銷售占比首次超50%,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電商渠道對家電零售的貢獻率首次超過50%,達到55.8%。
在疫情催化器下,線下銷售的優勢越來越不明顯,為了提高業績,家電賣場里的銷售們,并沒有被動躺平,而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銷售手段吸引消費者。
只是,這一波的電視推銷手段里,TCL銷售似乎更勝一籌。
01
TCL銷售展示PPT賣電視
陸玖商業評論走訪了北京的一些線下賣場,注意到海信的銷售推薦電視時,重點介紹巨幕、大內存、遠場語音等功能,索尼、華為等銷售也在比拼尺寸、畫質,讓消費者在合適的距離范圍內感受不同模式下的畫面呈現效果等。
但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的顯示技術、不同場景不同的感官體驗之下,消費者們挑花了眼。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眾雷同的銷售手段中,陸玖商業評論注意到,在紅星美凱龍的TCL展館中,銷售人員制作了精美的PPT,為消費者做了實用的科普,圈粉了不少消費者。
TCL銷售先展示上市公司的市值,在現場,銷售直接呼喚自家電視,亮出TCL電子、TCL科技、TCL中環三家的市值,體現出TCL家大業大,讓消費者“放心購買TCL電視”。
在介紹面板的環節,銷售則為消費者科普電視機屏幕的等級劃分,還引用權威機構中華液晶網的信息源,展示電視機價格的構成,讓消費者了解自己買電視的錢,都花在了哪兒。
同時,銷售還展示了TCL的面板市場份額,并為消費者科普QD-Mini LED、QLED、mini-LED等顯示技術,讓消費者對于不同的顯示技術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在銷售講解PPT時,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觀看。現場有消費者表示此前并不了解TCL布局面板產業,“只知道TCL賣電視”。
“銷售介紹后,我才知道TCL的面板還給三星這些國外品牌使用”,最近因結婚添置家電的王先生告訴陸玖商業評論,“既然一臺電視的成本主要在屏幕上,不如直接買TCL。”聽完銷售的介紹后,王先生將TCL電視列入了購買清單中。
家電行業資深分析師劉步塵表示,目前中國面板商生產的面板技術水平,已經處于世界第一陣營,否則三星、蘋果也不會選擇使用它們的產品。
他補充道,“實際上,近年來韓國、日本、中國臺灣在全球面板格局的地位已經大幅下降,全球面板供應主要靠中國大陸,而中國大陸又以(TCL)華星光電、京東方為主。”
02
電視行業內卷升級
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行業競爭更趨白熱化,內卷升級。
首先,大屏漸成行業主流,廠商紛紛加速卷尺寸。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指出,卷尺寸主要指的是液晶電視,“對激光電視來說,100寸、200寸的屏幕成本會低很多;OLED電視較難做到 65 寸以上,由于價格昂貴”,難以進入尋常百姓家。
洛圖科技發布的《全球液晶TV面板市場月度追蹤》數據顯示,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尺寸由2022年的46.1英寸增加到2023年上半年的47.9英寸,國內市場到今年6月整機市場平均尺寸已經突破60英寸。
“目前,65英寸及以上尺寸的大屏幕電視,已經占到電視總銷量近一半,預計未來占比還會持續攀升”,劉步塵告訴陸玖商業評論,“這是中國人居住條件越來越好、客廳越來越大的必然結果,也是電視清晰度越來越高的必然結果。”
“大屏、超大屏電視毛利率較高,電視企業的推廣熱情高,也是電視行業卷尺寸很重要的推動因素。”
其次,電視尺寸越來越大,但價格卷成了“白菜價”,一臺55英寸的4K電視,入門版只需要一兩千元。
對于電視越賣越便宜的原因,梁振鵬表示,主要是上游液晶面板的價格不斷走低。“液晶顯示屏占到整機成本的 70% 以上,由于面板存在周期性,這兩年液晶面板的成本不斷下降,從而出現了當前市場上100 英寸的液晶電視只賣到一萬多塊錢的現象。”
再次,隨著電視全面步入大屏化、高端化,為了帶來更好的畫質,新型顯示技術不斷涌現。
“根據顯示技術的不同,當前電視分為液晶、OLED和激光這三種,其中主流的仍然是液晶電視,QLED 量子點電視也好,Mini LED 電視也好,本質上仍是液晶電視”,梁振鵬對陸玖商業評論說道,“液晶電視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
近年來,彩電市場巨浪淘沙,曾經的電視巨頭自然也風光不再,康佳、長虹離第一梯隊漸行漸遠,廈華電子去年退市,長虹去年還出售31套房產自救。
但是,TCL電視卻一直保持領先地位。市場調查機構Omdia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TCL電視的出貨量為1147萬臺,坐穩全球第二的位置。
03
面板產業是門好生意
雖然家電行業是TCL被大眾所熟知的起家賽道,但實際上TCL很早就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切入“面板顯示業務”這條主業賽道。
梁振鵬對陸玖商業評論說道,TCL 目前聚焦于Mini LED 技術,在這一顯示面板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掌握了液晶電視的上游核心技術。
他補充道,“憑借自給自足的屏幕工廠,TCL電視可以低成本獲得上游原材料,在市場上具備很強的性價比和競爭力。”
足夠強的供應鏈,讓TCL沒有“屏幕斷供”憂慮的,并在電視領域不斷突破天花板。
近日,TCL正式發布115"X11G Max領曜QD-Mini LED電視。該電視面板就是基于TCL華星(TCL科技旗下半導體顯示實體)超大屏幕生產線G11代線,以及超大面板設計工藝打造,第一次將行業內Mini LED電視的尺寸從98吋(英寸簡寫,常用于面板尺寸)提升至115吋。
事實上,TCL科技不僅在大尺寸面板領域具備長足優勢,其電視面板份額長期穩居全球前二,并隨著新能源汽車、電競等中尺寸面板市場空間的打開,在全尺寸面板層面也保持了領跑優勢。
在劉步塵看來,從面板應用領域講,汽車用顯示面板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預計將逐步成為僅次于電視和手機的第三大應用市場。誰率先在這方面布局,誰將獲得優勢地位。
TCL科技早在車載市場以及電競領域提速布局,據相關媒體報道,TCL華星已與中國區排名前五的Tier1(車廠一級供應商)廠商均有深入合作。
今年ChinaJoy大會上,TCL華星與三星一起推出了57吋、240Hz刷新率、R1000曲率的8K高端電競顯示器新品,并與聯想合作推出“拯救者”電競顯示器新品。
不容忽視的是,面板行業具有強周期性,“供過于求時,液晶面板廠家降價銷售,并減產控制產能,使市場供需平衡,甚至供不應求,這時液晶面板的價格就會止跌回升,開始上漲”,梁振鵬表示,“如此反復,從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基本3-5年為一個循環周期。”
“近年來,京東方、TCL 科技這兩家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就是面板下行期的原因”,梁振鵬說道,“不過這種狀況在今年下半年有望得到明顯的改善。”
對此,劉步塵也表示,從價格層面講,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面板逐漸進入新的上升周期,目前面板供應價較去年同期已有明顯提升,預計年底前還會有一定幅度的上漲。
受益于面板價格持續攀升,進入二季度以來,TCL半導體顯示業務第二季度營業收入環比增長34.9%,凈利潤也環比一季度減虧 21.5 億。
04
TCL電子仍有隱患
一方面,從宏觀層面來看,電視行業的大勢已去。
既面臨被手機、平板替代的風險,疊加人口和房地產紅利的消退,電視行業早已進入存量競爭,市場換機周期也在不斷拉長。
另一方面,從其自身來看,TCL電視的市場口碑開始分化。
其一,TCL電子堅定“TCL+雷鳥”雙品牌戰略,但針對年輕人推出的雷鳥品牌,前途并不明朗。
某行業分析師認為,雷鳥一直沒做起來,在市場上沒什么聲音,“雷鳥這個子品牌做得比較差,電視主要還是靠TCL這個主品牌。”
洛圖數據顯示,雷鳥在2022年出貨量95萬臺,相比之下,紅米和Vidda(海信子品牌)在國內市場的出貨量均超過200萬臺。
其二,這兩年來,電視“套娃”收費問題被詬病。江蘇消保委最近指出,TCL、索尼等智能電視品牌套娃式收費問題突出。
梁振鵬指出,國家一直在整治軟件收費的問題,不過單獨節目付費主要還是優酷、騰訊、愛奇藝等平臺的原因,對電視廠家來說,只是一個顯示終端,可能從中間能收取一定的傭金,并沒有直接運營節目版權。
“不過,電視機廠家有責任去協調,將費用降低一些,或者是電視機廠家能否推出一種政策,比如每年統一收500元會員費暢看電視,不再出現單獨節目付費。”
在整個電視行業進入瓶頸期后,TCL電子急需開辟第二條增長賽道,選擇押注AIoT。
只是第二曲線難以一蹴而就,主要是因為TCL電子的AIoT入口以電視為中心。但是,智慧家庭的入口不再比拼誰的屏幕更大、性能更強,更要看配套的場景和服務。
相較于手機、智能音箱,電視的靈活度、覆蓋面并不具備優勢,難以支撐起TCL的AIoT業務。
更重要的是,在一眾新老玩家的圍堵下,本就不在生態體系中占據優勢的TCL電子,在AIoT這條道路的發展仍充滿未知數。
一位行業觀察者表示,TCL電子押注的光伏產業,同樣存在周期劫,光伏的產能和庫存周期極為明顯。從TCL電子布局的涵蓋顯示、互聯網、創新三大板塊來看,未來發展仍需居安思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