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從什么時候成了一家上海支付機構?

發布時間:2023-10-07 12:07:35  |  來源:移動支付網  

近日,全國工商聯發布了《2023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


(相關資料圖)

據了解,今年是全國工商聯連續組織開展的第25次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共有8961家年營業收入5億元以上的企業參加。2022年,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達275.78億元,比上年增加12.11億元。資產總額方面,超過千億元規模的企業有86家,其中有11家企業資產總額超過5000億元。

螞蟻集團最新經營數據披露,2022年營收近1800億

從具體公司來看,京東集團以10462.36億元的營業收入連續兩年位居民營企業500強榜首、連續三年位居服務業民營企業100強榜首。螞蟻集團相關數據則成了金融科技行業關注的重點。

根據報告,螞蟻集團2022年營業收入為1795.67億元,位列全國民營企業總榜第43位,服務業民營企業第11位。除營收外,報告還披露了螞蟻集團的資產總額、納稅額、研發費用等情況,如下表:

對一家上規模企業而言,研發投入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指標,民企尤為如此,它意味著創新和未來,甚至關系到生死存亡。

報告顯示,2022年,相關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進一步提升。在“民營企業500強”中,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超過3%的企業有326家,超過10%的企業有175家;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3%的企業有86家,超過10%的企業有8家。

在研發經費上,投入額前6名企業的研發費用均超過了200億元,其中騰訊以614.01億元的研發投入位居首位,螞蟻集團的研發投入費用為204.63億元,連續兩年位居第6位。研發強度上,百度、螞蟻集團、騰訊分別以18.85%、11.4%、11.07%的強度位居民企前三。

螞蟻集團此前發布的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則顯示,2022年,螞蟻集團圍繞分布式數據庫及計算基礎設施、區塊鏈、隱私計算、數據與網絡安全、人工智能五大基礎技術領域持續攻堅。通過技術研發,螞蟻在進一步探索推動企業及其產業上下游更可信、高效的產業協作,助力數實融合。

例如,2022年OceanBase數據庫已服務于頭部1/4金融機構,并在運營商、零售、互聯網等行業超400家客戶實現關鍵業務系統分布式改造和升級;移動科技產品mPaaS累計服務超過100家金融機構,有效減少企業研發成本、提升開發效率。

持牌支付寶和“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還是螞蟻的基本盤?

9月12日,上海市企業聯合會、上海市企業家協會、上海市經濟團體聯合會和解放日報社聯合發布2023年度上海企業100強、上海制造業企業100強、上海服務業企業100強、上海民營企業100強等系列榜單。

移動支付網注意到,支付寶持有支付牌照的主體公司——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持牌支付寶”)在“2023上海企業100強”榜單中排名第29位,在“上海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則排名第9位。排在支付寶前的民營企業分別為萬科、美團、復星國際、拼多多、均和集團、華勤、上海鋼聯、上海圓邁。

從資質角度來看,持牌支付寶或許是螞蟻集團旗下最為重要的子公司;在營收上,持牌支付寶占母公司營收的42.04%(根據上海民營企業100強榜單數據,持牌支付寶2022年全年營收為754.88億元),同樣是“基本盤”的存在;就發展歷史而言,持牌支付寶堪稱螞蟻集團“夢開始的地方”,從“支付到金融再到科技”是人們公認的螞蟻進化之路。

根據螞蟻集團曾公布的上市招股書,持牌支付寶屬于“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板塊,主要向商家和消費者提供數字支付及相關業務。支付業務相關營收主要來自最“樸素”交易流水,彼時的招股書數據披露,螞蟻集團“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板塊營收占比曾一路下滑,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6月的各期內,占比分別為54.88%、51.75%、43.03%、35.86%。

換言之,在螞蟻集團的進化和發展過程中,就營收方面,“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的重要性在下滑,數字金融、消費信貸、科技等相關業務則上漲。當然這也正常不過,否則螞蟻也不會成為螞蟻。

不過,伴隨著“平臺企業金融業務整改”的影響,螞蟻集團數字金融及消費信貸等業務在客觀上受到了約束。與此同時,在新板塊尚未形成大規模收益時,“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板塊的“基本盤”作用會顯得更加明顯。未來幾年,持牌支付寶對螞蟻集團營收貢獻或仍會保持在4成以上。

然而,即便在“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領域,持牌支付寶的優勢其實并不穩固。

首先,它最大的“挑戰者”——微信支付在全方位都對其形成了競爭壓力,特別是在線下商家支付領域,微信支付的優勢已非常明顯;其次,在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持牌支付寶的“祖傳領地”,即來自阿里的電商場景或多或少都在“破墻”,云閃付、電信翼支付、移動和包等支付工具都已不同程度“入淘”;第三,一些上規模企業通過對支付牌照的并購,近年來都在加速對自身支付業務的閉環建設,比如用戶體量巨大抖音,就可能是個重大的潛在“攪局者”;第四,“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業務說到底還是依賴于商業活動,消費者“買買買”的沖動和對未來的預期,對零售支付業務十分重要。

正因如此,螞蟻集團在“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板塊上應是難以再往前邁一大步,在穩定耕耘的前提下,它和其余板塊業務大概是“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的狀態。當數字金融和消費信貸業務被約束,那么科技和國際化會成為螞蟻集團最大的想象力。

根據阿里財報的相關描述,盡管2022財年螞蟻集團自身經營利潤在下降,但由于先前購入的若干海外投資,相關金融科技布局進入收獲期,兩相抵消后螞蟻集團賬面利潤得以保持平穩。科技業務相關的營收,則尚未有太多數據呈現。

支付寶從什么時候成了一家上海支付機構?

看到“上海民營企業100強”榜單中的持牌支付寶,一些朋友可能有疑惑:支付寶不是杭州的支付機構而是上海的支付機構?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持牌支付寶的工商變更記錄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4月7日。信息顯示,彼時持牌支付寶的投資人從“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變更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而該變更對應的歷史事件是——馬云剝離支付寶。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記錄的持牌支付寶住所變更記錄則最早則可追溯到2017年8月4日。信息顯示,彼時持牌支付寶的住所從“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峨山路91弄98號108E室”變更至“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銀城中路501號17層1701-1708室”。從該信息來看,持牌支付寶的住所記錄似乎一開始就在上海。

然而,持牌支付寶成立于杭州,幾乎也是“沒有疑問”的事。據央行官網信息,持牌支付寶最初的《支付業務許可證》顯示,其住所(營業場所)位于“杭州市西湖區文三路478號華星時代廣場22樓”,華星時代廣場地處“文三路電子信息一條街”的西端,早年就是杭州IT相關企業入住城西的一個上佳選擇。

《支付業務許可證》信息還記錄,持牌支付寶在杭州也更換過數次住所(營業場所),比如黃龍時代中心、西溪路525號C樓都曾是持牌支付寶的住所(營業場所)。直到2014年4月,持牌支付寶在《支付業務許可證》上的住所(營業場所)信息才變更為“上海市浦東新區峨山路91弄98號108E室”,與前文的國家企業信用對應起來。換言之,持牌支付寶正是在2014年4月落戶上海,成為一家上海的支付機構。支付機構“遷戶口”不多但并非沒有,比如原總部位于廣東深圳的瑞銀信支付,于2020年遷往山東濟南。

值得一提的是,在螞蟻集團體系內,還有一家重要的子公司也被冠以“支付寶”的名號——支付寶(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息支付寶”)。若從主營業務來區分,信息支付寶主要從事APP運營及互聯網相關業務。持牌支付寶和信息支付寶的兩大工商主體,分別承擔了支付業務板塊、互聯網業務板塊,也使其業務模式和公司治理上都更加清晰。

關鍵詞: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