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品牌出海,正在深耕兩大“處女地”

發布時間:2022-04-30 08:43:20  |  來源:蓋世汽車  

目前,俄烏地緣沖突依舊沒有得到緩解,隨著美國及西歐國家對俄羅斯制裁的加劇,歐系車企紛紛宣布暫停在俄羅斯的生產和銷售工作。面對多國汽車品牌離開俄羅斯市場,俄羅斯聯邦工業貿易部長丹尼斯·曼圖羅夫近期公開表示,俄工業貿易部正在與中國制造商商討尋求替代的可能性。該言論一出,業內普遍認為中國品牌在俄羅斯中高端市場有望迎來新的機遇期。

在討論中國品牌出海前景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俄羅斯汽車市場目前的規模情況。

成長中的俄羅斯汽車市場

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俄羅斯汽車市場累計銷量為166.7萬輛,同比增長4%,其中,雷諾日產、現代起亞、大眾三家車企占據了67%的市場份額。另外,目前俄羅斯的高端豪華車市場體量約為15萬輛左右,其中寶馬和奔馳占據了接近70%的市場份額,二線豪華品牌中,雷克薩斯在俄表現較強。

從目前俄羅斯汽車市場的現狀來看,其雖然體量不大,但增長潛力明顯,尤其是豪華車市場正處于上升階段。與此同時,各大品牌在俄羅斯市場的發展也呈現出較大的分化趨勢。

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指出,目前德系和日韓系在俄羅斯的市場占有率較高,主要是因為以上車企在俄產能布局較多,如現代起亞在圣彼得堡設有工廠,年產能超過20萬輛,而大眾集團在莫斯科西南部的卡盧加工廠每年可產汽車22.5萬輛,另外,寶馬與俄本土汽車品牌Avtotor有20多年的合作歷史,奔馳在莫斯科郊外擁有一家工廠。

除了這些在俄有產能布局的跨國車企目前在俄羅斯市場表現較強外,中國品牌車企也有不錯的市場表現。據Automotive News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奇瑞、長城、吉利三家中國車企均擠進了2021年俄羅斯汽車市場銷量TOP 10行列,其中,奇瑞2021年在俄銷量突破了4萬輛,同比增幅高達250%,而長城哈弗去年在俄銷量同比增幅也達到了125%的高位。

奇瑞先行,中國車企集體進軍俄羅斯中高端汽車市場

致力于全球化布局的奇瑞汽車在海外市場成績斐然,2021年奇瑞控股集團全球總銷量達到了96.2萬輛,同比增長31.7%。在海外,俄羅斯、巴西和智力,是奇瑞汽車最為暢銷的三大市場。

就俄羅斯市場而言,乘聯會統計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對俄羅斯的汽車出口量為12.3萬輛,其中奇瑞就占了三分之一的份額。由此可以看出俄羅斯市場對奇瑞出海的重要性。

“奇瑞的瑞虎系列SUV在俄羅斯非常暢銷,因為俄羅斯民眾比較喜歡空間大、性能優越的SUV產品,而奇瑞旗下的瑞虎系列SUV搭載了奇瑞自主研發的全新‘鯤鵬發動機’,因此動力性能優秀,這對彪悍的戰斗民族俄羅斯客戶來說再合適不過了。”奇瑞在海外的一名經銷商員工表示。根據“2021年度汽車獎”全俄投票結果顯示,瑞虎8Pro在俄羅斯獲得了“最受歡迎的中國汽車”稱號。

其實,奇瑞瑞虎系列SUV在俄羅斯的售價并不低,瑞虎7 Pro在俄羅斯的售價約合人民幣17萬元,高配售價在20萬人民幣左右。這意味著奇瑞僅憑較為暢銷的瑞虎系列產品已經打進了當地20萬元區間的中級市場。在瑞虎系列SUV之外,奇瑞控股集團旗下的高端品牌星途也于去年進入了俄羅斯市場,且后者在當地主攻的價格帶為25-30萬元的中高端市場。

去年10月,星途在俄羅斯推出了星途凌云(在俄命名星途TXL),這款車型的售價約合人民幣25萬元起;12月,星途攬月正式登陸俄羅斯市場,頂配車型售價約合31萬元人民幣。要知道,諸如大眾途觀和豐田RAV4在俄羅斯的售價均低于20萬元人民幣,而星途切入25-30萬元人民幣的售價區間,則幾乎與寶馬的入門級車型相當。

隨著星途的到來,奇瑞在俄羅斯市場向更高端的市場發起了進攻,這也為其它自主品牌出海找到了一個更好的切入點。除了奇瑞外,長城是目前在俄羅斯第二暢銷的中國品牌。長城旗下的哈弗品牌主打越野,因此深受俄羅斯“越野迷們”的追捧。哈弗品牌目前在俄羅斯銷售的兩款車型哈弗F7和哈弗H9,起售價分別為15.38萬元和22.2萬元人民幣。另外,吉利和長安部分主銷車型在俄羅斯也有銷售,其中,吉利星越在俄售價也沖進了25萬元人民幣以上區間。

從售價上來看,在俄羅斯市場上中國汽車品牌給人的印象并非是廉價的低端車,而是中高端車的代表。一位業內資深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德系和日韓系目前占據了俄羅斯汽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但它們在俄羅斯的暢銷車基本上都是主打性價比的廉價車,而中國品牌出口俄羅斯的產品單價普遍高于現代、起亞、斯柯達等品牌。”比如,起亞Rio在俄羅斯的售價約合人民幣7.4萬元,2021年這款車在俄銷量達到了8.3萬輛,是俄羅斯市場最暢銷的三大車型之一。顯然,該車售價與前文提到的哈弗F7、瑞虎7 Pro,以及星途凌云等不在一個級別。如今,隨著歐美日韓國家的汽車品牌暫停在俄羅斯銷售,這無疑將有利于中國品牌進一步擴大在俄羅斯當地中高端汽車市場的占有率。

以新能源為突破口進軍西歐市場

在自主品牌集體沖高的大背景下,中國車企在海外的產品也不再以廉價車示人,這一現狀在汽車工業較為成熟的西方國家同樣得以體現。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指出,2020年中國汽車出口主要是沙特、孟加拉、埃及、智利等汽車工業欠發達地區,今年中國汽車出口主要增量則來自比利時、英國、澳大利亞等相對發達國家。

中國汽車出口主要銷售地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變,背后離不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市場紅利。乘聯會統計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為58.8萬輛,同比增長1.6倍,與燃油車出口主要依賴亞洲和非洲等部分經濟欠發達的國家相比,新能源車出口主要集中在西歐、比利時、英國、澳大利亞等汽車產業較為成熟的市場。

2021年,我國出口至比利時的新能源汽車達10.7萬輛,出口至英國的新能源汽車也達到了5.7萬輛,同比增幅均高達數倍。在出口數量激增的同時,我國出口至歐洲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平均單車售價也有顯著提升。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在歐洲市場的新能源車平均單車售價從2020年的1.4萬美元提升至1.8萬美元,其中,出口至英國和德國的新能源車平均單車售價提升到了3萬美元以上。

崔東樹指出,2017-2019年,我國對外出口的新能源乘用車基本以微型低速電動車為主,平均單車售價較低,近兩年隨著新勢力的崛起以及自主品牌集體發力高端新能源市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出口結構和數量均有大幅改善。

目前,上汽、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自主品牌旗下新能源產品在海外市場正進入快速成長期,如上汽乘用車旗下的純電動SUV MG EZS在瑞典和英國均擠進了當地純電動市場銷量排名顯示的行列,而比亞迪憑借電動巴士在歐洲市場遞出“綠色交通”名片后,也帶動了唐EV和漢EV出口訂單量的攀升。此外,長城旗下的WEY摩卡PHEV、吉利旗下極氪品牌也有意進軍歐洲市場,而造車新勢力中蔚來、小鵬、愛馳等也正在積極謀劃建設海外銷售網絡。

中國品牌出海,要“因地制宜”

迎著新能源和高端化的東風,中國汽車出海在產品結構和利潤方面均有顯著改善。然而,放眼全球范圍內,緊張的地緣關系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區域市場電動化趨勢分化為中國品牌出海帶來了挑戰。

對于俄烏地區目前相對緊張的地緣局勢,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指出,持續的俄烏局勢對部分歐系品牌車企影響較大,中國車企目前除了長城在俄羅斯圖拉設有年產能15萬輛的整車廠和一座發動機工廠外,大多數車企均采用CKD的生產模式,因此除了長城汽車因在本土設有工廠對其生產有短期影響外,對其它車企影響不大,總體來說本次緊張的地緣局勢對中國汽車整體沖擊影響有限。

事實上,今年前兩個月,中國汽車對俄羅斯汽車出口量依然延續了之前的高增長態勢,1-2月出口量達到了3萬輛的規模,同比增長93%。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長期來看,俄羅斯市場發展潛力較大,是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實現價值提升的核心市場之一。

面對全球市場電動化趨勢分化現象,中國品牌該如何應對呢?羅蘭貝格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赟的建議可供業界參考,他在日前蓋世汽車舉辦的“2022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海—云論壇”的演講中指出,目前全球范圍內各大市場的電動化發展程度不一,中國和歐洲市場屬于先發地區,已經具備一定規模優勢;北美、泰國、印度等屬于提速地區,增幅可觀;部分南美、中東和非洲地區屬于觀望地區,目前仍以燃油車為主。鄭赟認為,在目前這種市場格局下,自主品牌可采取差異化布局的產品策略,即在先發和提速區快速補充新能源產品,在觀望地區充分利用ICE的產品生命周期提升品牌認知、銷量和利潤水平。

關鍵詞: 汽車市場 汽車品牌 起亞Rio 汽車出口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