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不少新能源車主而言,保費貴、保險范圍缺乏針對性是一大“痛”處。不過最近幾天,一些上保險的車主已經明顯感受到了保費的變化,因為就在不久前,隨著《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試行)》(下稱“專屬條款”)的正式發布,各財險公司也紛紛上線開售了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產品。
險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對比而言,新能源車專屬保險產品保費會有漲有跌,80%的車主基準保費會下降。不過,保費會受到交通違法記錄、出險次數等因素的影響,車主還需以實際保費為準。以一款特斯拉Model Y為例,新能源車險上線之后,保費價格上漲了近1.5萬元,主要就是因為其車損險大幅上漲。
保險責任更明晰
在經歷幾年多次征求意見之后,新能源車險專屬產品終于正式落地。所有新保和續保的新能源汽車(不包括摩托車、拖拉機、特種車)統一適用專屬條款,不再適用原來的商業車險示范條款。
與傳統車險相同的是,新能源車險專屬產品同樣包括車損險、三者險、車上人員險三大主條款以及若干附加險。但不同的是,新能源車險明確了新能源車的核心部分三電系統(電池、機電、電控)屬于車損險的保險責任,在使用層面全面覆蓋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場景。并且針對新能源車特有風險,增加了自用充電樁損失、外部電網故障損失等附加風險保障。這是車險首次承保車外固定輔助設備,是一次創新和探索。
值得關注的是,一直以來,新能源車保費要高于同級別燃油車。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解釋道,這主要是因為新能源車的保險歷史數據積累少。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快速迭代更新,相對于歷史數據中的老產品,目前新能源車的技術水平和安全性提升很快。前期的一些老舊車型出現故障的概率相對比較高,這些車型的歷史數據被帶入測算,影響了車型改進之后產品的合理費用和保障。
此次新能源車專屬保險產品上線后,80%的車主基準保費會有所下降。在保費方面,12月初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向財險公司下發的《關于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產品基準純風險保費表測算調整說明》顯示,相比傳統車險現行的基準保費,新能源車的三者險和車損險基準保費整體下降了0.8%。其中,三者險基準保費相比現行下降0.1%,車損險基準保費下降1.2%。
安全產業研究所安全科技與服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劉文婷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六年居全球首位。伴隨著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新能源汽車的碰撞、自燃等安全問題也引起了消費者和保險行業的重視。
“由于新能源汽車與傳統車輛在結構、性能等方面有較大差異,風險爆發點也不同,傳統車險產品已經不能與之匹配,并進而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因此,行業以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上線的呼聲日漸高漲。”劉文婷表示。
保障消費者權益
新能源汽車專屬條款的出臺解決了此前一直存在的部分“痛點”。險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新能源汽車車主較為擔心的車輛起火自燃問題上,專屬條款特別為新能源汽車設置了專屬附加險,保障了因車輛起火自燃殃及第三方的車輛或財產損失。三責險最高可在保險單說明的基礎上實現主責任限額翻倍,最高可達4倍,相比普通三責險1000萬元,新能源汽車專屬險的三責險最高保額可以達到4000萬元。
劉文婷認為,新能源汽車專屬保險的提出有四大亮點。其一是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專屬條款中明確指出,新能源汽車不僅包括純電動汽車,還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有效消除了此前對此的爭議。
其二是對保障責任進行了大范圍擴容。專屬條款不僅將“三電”全部納入保障范圍,還保障了其他所有出廠時的設備,以及車輛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全過程。這意味著,即便是新能源汽車發生自燃,保險公司也必須賠償。
其三是明確了新能源車的折舊率。折舊按月計算,最高折舊金額不超過投保時被保險新能源汽車新車購置價的80%。需注意的是,電池雖被納入了承保范圍,但僅限于被保險新能源汽車使用過程中,電池衰減不在承保范圍之內。
其四是新設了六類附加險,如電網故障損失、充電樁損失、充電樁責任、智能輔助軟件損失補償等。(國際商報 劉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