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秋招季,蘑菇車聯發布了一份不尋常的招聘海報。這家自動駕駛公司開出百萬年薪招100位畢業生、兩百萬年薪招50位博士生。據接近蘑菇車聯的人士透露,此輪招聘總規模將達千人。海報還罕見列出“運營類”崗位,推測招聘規模將達300-400人。
從目前多家企業公開的招聘信息來看,這或許是自動駕駛行業在“運營”類目首次開啟大規模招聘。參照淘寶、美團、滴滴app等互聯網產品的人力部署,運營需求通常出現在產品跑通后大規模推廣、服務和變現階段。
鑒于當前整個自動駕駛行業在商業化方面的貧乏表現,蘑菇車聯大規模招聘打造運營隊伍,看起來并不尋常。在自動駕駛大浪里,這家少數派公司的別樣“淘金術”或許代表了這個新興行業跨越商業化分水嶺的方向。
逆流而上的少數派
相比自動駕駛同行,此次蘑菇車聯釋放的運營崗豐富度堪比滴滴、高德、美團等互聯網平臺公司。這些有著龐大用戶和商家規模的公司通常將運營崗細致地劃分為產品、策略、渠道、商家運營等幾大類。
互聯網招聘平臺“boss直聘”顯示,蘑菇車聯目前規模500-999人,運營類在招崗位包括解決方案、數據運營、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產品運營、城市管理支持、渠道運營、司機服務、車輛管理、安全體系、業務專員等。
這幾乎覆蓋了一項消費級業務從產品設計、項目談判、業務落地、常態化運營到服務增值的每個環節。
而在自動駕駛行業“主流”公司招聘主頁,運營板塊只有“數據標注”、“數據審核”、“現場運營專員”等少數崗位——這些崗位都屬于研發衍生需求,有的甚至沒有運營崗在招。
大規模、體系化的運營崗位配置讓蘑菇車聯成為逆流而上的少數派,在運營招聘端口有一定相似性的是巨頭百度——這家中國自動駕駛開拓者專門設置了商業運營部,在招崗位有策略運營、數據分析、產品運營。
事實上,招聘只是動作和結果,原因可以從今年9月蘑菇車聯CTO郭杏榮的一次國際媒體專訪中找到。“我們尤其注重這些技術的商業價值,關注它能在城市中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建立了大規模的商業運營團隊,不斷開拓自動駕駛的使用場景,解決自動駕駛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問題。”
彼時該公司在湖南衡陽的全球最大自動駕駛商業項目引發國際關注。該項目總投資達5億元,設計總里程達200公里,應用涵蓋RoboTaxi、公交、園區接駁、微循環小巴、清掃、巡邏等城市服務場景。將如此多場景收入囊中的自動駕駛項目在行業無出其右。此輪招聘幾乎預示著這家公司在商業化方面的快速發展和未來可期的規模體量。
運營是商業化的前哨。但過去數十年自動駕駛產業鮮少主動談及商業化。
自動駕駛產業源于技術至上的美國硅谷,百度追隨Waymo路線在中國研發生產自動駕駛汽車,四年前,一批批百度系工程師在資本熱潮中出走創業,全力追求算法、牌照、路測里程,當然還有融資輪次和資金規模。這一熱潮直到2018年Uber無人駕駛致死事故才有所消減。
少數人看清了現實。安全是自動駕駛的紅線,而城市道路安全自動駕駛的實現非常漫長,需要百億公里級的大規模實際路測。如果遵循行業慣例的“研發-測試-迭代”無人車研發三步曲,余糧顯然不夠,自動駕駛的真正規模化應用仍遙不可及。
一個規律是,2019年往后誕生的自動駕駛公司普遍趨于明確且簡單的商業模式,場景更多落在礦山、集裝箱碼頭與物流小車。后者的運營線路相對更單一,技術難度更低,落地性更強。當然,他們的業務通常局限在某個固定區域,現階段的車輛規模和運營人力需求基本不過百。
商業化催生運營部隊
蘑菇車聯似乎找到了某種讓自動駕駛商業陀螺運轉并規模化復制的路徑。
今年9月,該公司創始人兼CEO朱磊在一場播客訪談中解釋,“我們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套技術體系加一套運營體系。”
體系二字背后有兩層意思:用體系解決自動駕駛長尾的技術安全問題;用體系構建自我造血的商業化落地問題。
蘑菇車聯在2019年落地了中國第一條5G“車路協同”示范路。在2020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創始人朱磊拋出科技產業的迭代法則:從單點突破到系統性思維。
他將蘑菇車聯的“車路云一體化”方案類比為CPU從單核到多核、戰斗機從單機提升到集群化、動力電池從單體電池包到電池組。這就是當下國內外“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的主流路線。
在單車智能基礎上加入路、云的技術體系為自動駕駛帶來多重安全保障,也串聯起萬物互聯時代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和5G、云計算應用。對城市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務的賦能,也使得這一方案更容易被地方政府和交通、物流、環衛等大型建設運營公司接受。
今年以來,蘑菇車聯相繼與湖南衡陽市、北控城市服務、河南鶴壁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衡陽與鶴壁均為位于智慧交通建設前列的地級市。北控城市服務隸屬于北京市資產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北控集團,在24省市、自治區運營管理超過100個城市服務項目。
從戰略層面來看,越來越多自動駕駛公司意識到,商業落地才是大考。
一些企業家也逐漸意識到,對終極應用場景的預設制約了企業發展的現實思維。于是,連“技術派”的代言人李彥宏也開始提及“工程思維”。這其實是自動駕駛公司針對如何賺錢的現實思考。百度從單車智能的Robotaxi轉向車路協同,越來越注重自動駕駛落地的可行模式。
蘑菇車聯從2019年起落地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項目,如今打造了“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方案,并應用于衡陽項目。
近年來,這家公司對應用場景的開拓非常亮眼。知情人士透露,蘑菇車聯已與國內物流業巨頭順豐合作,后者是國內最大的綜合物流服務商之一,目前在談項目還包括機場、高速、港口、園區等場景。
本輪招聘也有不少運營崗位聚焦前期項目談判與智慧園區、智慧物流等新型落地場景的產品設計。
公開資料顯示,衡陽項目一期將在明年初建成,屆時將需要大規模運營人才支撐。據相關人士透露,該公司已有的運營團隊班底大多出自滴滴、高德等國民級服務平臺。此輪運營崗位的招聘描述多數附項:有網約車、出行平臺、O2O等行業經驗者優先。
不難看出,隨著頭部公司在大規模商業化落地上的真動作,自動駕駛行業的運營周期或已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