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年初百度、小米相繼入局造車,還是年中因幾起安全事故引發的網絡大討論,“自動駕駛”無疑是2021年汽車界最為熱門的詞匯之一。
“大廠”強勢入局、傳統車企相繼轉型,自動駕駛賽道可謂是熱鬧紛呈,“自動駕駛進入下半場”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堅守在這一賽道上的自主初創企業自然也不甘落后,紛紛乘著“東風”,為下半場競賽積蓄力量。
商業化布局加速
經歷了2019年的低谷期后,自動駕駛行業在2021年重獲資本青睞,再次迎來投資熱潮。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今年我國自動駕駛項目投融資事件多達69次,總投融資金額達629億元,覆蓋了自動駕駛方案、雷達、芯片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今年4月,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成功掛牌納斯達克,開盤漲幅超3%,市值超80億美元,成為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Momenta在9月獲通用汽車投資后,又于近日完成C+輪超5億美元融資,C輪累計融資超10億美元,成為自動駕駛領域2021年以來中國最大規模的融資。禾多科技也于近日完成廣汽集團獨家注資的C1輪融資。
讓資本能夠再度為其“瘋狂”,當然與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進程提速脫不了干系。自動駕駛行業分析師邵元駿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的自動駕駛企業更多地是偏應用,不僅僅是靠融資活著,而是有了市場需求的訂單?!苯衲昴瓿酰钏{科技啟動了全國首個氫能源自動駕駛重卡的訂單項目;5月,西井科技與和記港口集團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AI無人駕駛集卡與人工駕駛集卡混行自動化碼頭項目全面投入商業化運營;導遠電子則是已經進入整車配套系統,截至今年8月,前裝交付量已累計完成超10萬套。
脫胎于長城汽車的AI自動駕駛公司毫末智行也于近日宣布,自5月份首輛搭載毫末智行輔助駕駛系統的WEY摩卡正式上市至今,其輔助駕駛用戶行駛里程已累計突破200萬公里。據悉,第四季度,毫末智行的輔助駕駛系統將進行重要升級,全棧自研的NOH(Navigation on HIPilot)智慧領航輔助駕駛系統將正式交付到消費者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的“出海之旅”也已悄然展開。早在2019年,仙途智能便已正式落地多個海外項目,腳步遍及德國、美國等地。今年,仙途智能又獲得德國杜伊斯堡的物流園區和莫斯科北方河運碼頭的項目合作,數臺無人駕駛清掃車出現在這兩個地區。此外,行易道的國產毫米波雷達也于近期收獲首個來自韓國怡來(Eare)公司的國際訂單,5年內計劃裝車量30萬臺,總金額近5億元。10月,行易道順利向韓方交付包括77GHz中程和近程毫米波雷達在內的首批產品。
“多條腿走路”成趨勢
邵元駿強調,由于目前自動駕駛上路仍受法律法規限制,自動駕駛技術也尚未完全成熟,部分自動駕駛初創企業的商品無法大規模面世,這就給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基于此,很多企業都在轉型,不再局限于單純的乘用車自動駕駛?!彼f。與其他場景相比,乘用車自動駕駛難度更高、落地時間更長,而目前市場需求較小。因此,部分企業為了從初創型企業過渡到正常發展的中大型企業,選擇了“多條腿走路”的發展方式。
以始終活躍于自動駕駛行業一線的小馬智行為例,在不斷擴大自動駕駛乘用車Robotaxi落地的同時,小馬智行也在加快自動駕駛卡車的規模化量產。在今年先后拿下了北京政策先行區30輛路測牌照和自動駕駛重卡牌照后,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乘用車和重卡均獲得了北京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內高速路、快速路測試許可。無人化領域,小馬智行今年也收獲了美國加州、廣州以及北京的無人化測試牌照或許可,持續推進全無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此外,文遠知行也并未局限于乘用車領域的自動駕駛,把目光放在了城市物流行業。9月,文遠知行正式發布其首輛自動駕駛貨車——WeRide Robovan,正式進入城市物流行業。據悉,文遠知行將與江鈴汽車、中通快遞展開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該貨車的量產和商業化落地。從自動駕駛出租車、迷你自動駕駛巴士到自動駕駛貨車,文遠知行意圖打造全方位的產品組合。
創立4余年的蘑菇車聯同樣另辟蹊徑,在智慧城市交通建設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今年3月,蘑菇車聯與湖南省衡陽市達成戰略合作,打造智慧交通的“衡陽模式”。雙方將在智能終端、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及智慧交通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推動城市級自動駕駛大規模落地與商業化運營。據悉,該項目總投資近5億元,預計于今年四季度實現落地。未來,觀光巴士、快速路公交、網約車、物流車、清掃車等城市公共服務場景都將有自動駕駛的身影。9月,蘑菇車聯又與鶴壁市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啟“鶴壁模式”的建設之路。當前,蘑菇車聯已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落地自動駕駛商業項目,還與中國電信、比亞迪、長城、上汽、廣汽等企業展開合作,構建起強大的朋友圈。
“技術層面上看,乘用車自動駕駛和場景化自動駕駛是通用的,這些初創企業在模型和數據上積累頗豐,轉型更具優勢。這樣能夠保證有大量訂單來支撐企業發展。”邵元駿說。
搶占先機至關重要
無論是百度與吉利共同出品的集度汽車問世,還是不久前吉利汽車以“智能吉利2025”戰略重拳出擊,毋庸置疑的是,這些科技巨頭和傳統車企已經開始因時而動,發力自動駕駛。與這些資源頗豐、積淀深厚的企業相比,自主初創企業在研發投入、人才儲備等方面幾乎處于被碾壓的地位。如何能在愈發擁擠的自動駕駛賽道上拔得頭籌,是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們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
得益于輕裝上陣,自主初創企業往往具有極強地靈活性,能夠隨時應市場需求而變。正如邵元駿所講,智能手機發展的關鍵不在于手機本身變得智能,而是在手機智能化的過程中,能否尋找到諸如微信、支付寶這樣的發展機遇。在自動駕駛賽道上,相較于大型企業轉型周期長的特點,這些初創企業們捕捉市場需求的能力更強,能夠根據市場需求迅速轉型,搶占市場先機。
而同樣是受制于輕裝上陣,自主初創企業缺少大企業所擁有的雄厚資金和人才支持?;诖?,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必須走專小特精的“小巨人”之路,在具體細分領域做到極致。另外,邵元駿表示,初創企業要利用大企業轉型速度慢的特點,主打時間差戰術,更早地滿足需求,盡快落地。禾多科技研發總監戴震也曾表示,自動駕駛發展很快,初創企業能否在未來幾年內證明自己的實力十分關鍵。
“目前,我國自動駕駛產業的供應鏈體系尚不完整,自動駕駛企業在發展時必須考慮到這一點,逐步進行功能升級?!鄙墼E強調,對于自動駕駛初創企業而言,當前的重點是布局核心的底層技術,率先做到底層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跨越式的發展路線只會更加暴露我國在芯片、系統軟件等方面的缺陷,對供應鏈安全提出巨大挑戰。因此,立足當前供應鏈基礎,平穩向高級別自動駕駛過渡,方為正道。